作者:方成
这几天,天天三十多度,明晃晃的太阳,热得脑火。一大早,就驱车出发,前往彭州看望在那边躲暑热的朋友,看下那里到底有好凉快?
途经海窝子,顺便进去转一圈,感觉不像说的那么巴适。
导航抵拢龙门山镇的连盖坪,路不宽,还两侧都停车,错个车都艰难。
小路两侧,一个接一个的简易棚子,全是商铺。吃的用的、蔬菜水果、衣帽鞋袜、理发按摩 、菜鸟驿站,应有尽有。难怪朋友称这是小春熙路!整个连盖坪,铺满了农家乐,住满了各地前来避暑的老少爷们。
没想到,就在这一大片农家乐的背后,紧靠山脚,居然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一一清凉寺。

看着这崭新的山门,心想这是新修的庙子吗?山门边一块展示牌,解开了心中的疑云,这就是一座新修的寺庙。
寺庙是新修,但历史却悠久曲折。 原来,这寺庙早先就有,但不在此处;原寺在5.12地震时毁损严重,重建时选址在此。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记载:“清廉寺,九峰大队境内,螃蟹沱南,海会堂北。属北山。海拔1573米。”。这清廉寺,就是后来的清凉寺。
原寺地址在现九峰村(原先的大宝公社九峰大队),因此地有九座山,故称九峰。清嘉庆《彭县志》载:九峰脉自茂汶来,起伏奔赴,历二百余里,至此,奇峰拨地依天,耸然峙列者九,故名。九峰东北曰青龙,朱雀、火焰、天牙,中曰背光,西南曰仙人,黄龙、元武、白虎诸峰,迤逦蜿蜒。

早先的寺庙始建于明代,由张定边(明朝武将)在此修行并创立临济正宗九峰派,属佛教天台九峰派重要道场。 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清代建筑已经破败,没有僧人。
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1989年,清凉寺开始在原址逐步重建。2001年成为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好景不长,2008年的大地震,九峰村是重災区,清凉寺也损毁严重。
2010年,清凉寺选址龙门山镇团山村,异地重建。
好多寺庙重建时,因地皮缩小,殿、堂配置被迫缩减,甚至没有山门;整成麻雀虽小,肝胆不全。
但清凉寺例外,选址依山而建,逐级向上,面积达76亩,殿堂设置轻松有余,还有大片的绿化面积。

进山门,两门神分列两侧,迎面就是天王殿。


笑头和尚背后,照例是韋陀菩萨。

天王殿后,钟鼓楼分立两侧。

左侧地藏殿,右侧药師殿。

正中观音殿。 观音殿后石壁上,塑了上百尊佛像。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

山坡上的祖师堂、藏经塔、万佛塔,还正在装修中。

殿堂周边,有寺庙所属的花园、水池、茶铺。
新建的清凉寺。是成都市文化生态寺院示范点、彭州牡丹花文化示范点。寺西有彭州海拔最高的牡丹园,有 40 多个品种牡丹、树龄 120 年~150 年的“花王”,园内还种有芍药和高山杜鹃。
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可以预订斋宴;每日午间还有飯供应。当天的斋飯一份十元。有凉拌麻辣豆腐干、木耳笋片、海带烧胡萝卜白菜;旁边站一下能勾出口水。

新寺庙、新佛像、新彩绘,色彩斑斓、金碧辉煌!


这寺庙今后的香火,不可限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