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老街——城子坦
归服堡石匾(2019年摄)
城子坦(现为城子坦街道)位于普兰店区的东南部,2008年1月,被命名为大连市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9月,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
在城子坦的三清观院内东北角,当年悬挂于城南门上的“归服堡”石匾镶嵌于玻璃罩内,向人们讲述着城子坦的悠悠往事。元末明初,倭寇屡屡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朝廷为加强辽东海防,在归服堡、红嘴堡等地设墩台14座。永乐二十年(1422年)又修筑一座长约1500米的土城,派兵戍守,定名为归服堡,是金州卫东北沿海的一大军事要塞。到清代渐失军事功能,城墙陆续被拆除。此地水利交通便利,加之清朝奖励垦荒移民,逐渐形成商业集镇。外地人称此地为“城子”,而居多的胶东人常以“某某疃”称呼一个地方。于是在民国初年,形成了“城子疃”这个名字。1965年8月2日,经辽宁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城子疃改称城子坦。
清末城子坦老街
20世纪初,城子坦有一条远近闻名的繁华商业街,当地人称之“鱼市街”。1905年日殖当局奴役当地人和外来劳工劈山挖土而建,1920年发展成为商业埠头。当年的鱼市街道路两旁商家店铺林立,仅饮食服务业店铺就将近百家。1961年,为纪念抢救两名落水儿童而光荣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某部排长郑春满烈士,城子坦人民将鱼市街改为春满街。
今日的城子坦春满街(2019年摄)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老街过去的繁华已被平静代替。如今的老街仍保留着20世纪初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以硬山式顶为主的传统样式的房屋。这些具有典型东北民居和胶东民居建筑特点的民居,静静地守护着城子坦的历史岁月。
打响东北地区辛亥革命第一枪——庄复之役
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纪念碑(2019年摄)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至大连,大连地区的同盟会员复州的顾人宜、顾人邦、顾人敏时称“顾氏三杰”,按照同盟会辽东支部的决定,在辽东支部负责人宁武和孙中山的朋友日本人金子雪斋的帮助下,以自家田产地契作抵押,从关东州日商天崎枪铺购买大枪一千枝、子弹六十箱,以顾家岭(今普兰店区星台街道境内)为根据地,横跨碧流河两岸地区,招募1000余人组成庄复联军,准备起义。
参加庄复联军的人一律剪掉头上的辫子,用青布包头。顾人宜还在村中竖起一杆青布上画金龙的大旗作为号令。筹备中,被清军巡防队李万胜侦知,李随即报告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谋划对顾家岭一带进行围剿。顾人宜获知清军巡防队企图后,当机立断,决定先发制人,提前举义。11月20日,庄复联军在“顾氏三杰”的指挥下,向驻扎在李家卧龙的清军右路巡防第一营发起进攻。击毙击伤百余人,俘获20多人,清巡防队大败,向瓦房店方向逃窜,联军初战告捷。此次战役史称“庄复之役”,打响了辛亥革命在东北的第一枪。
李家卧龙屯清军巡防营驻地
庄复之役拉开了辛亥革命在东北地区的序幕,是东三省革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1月27日,革命军在李家卧龙(今城子坦街道老古村)宣布成立“军政分府”,顾人宜任军政分府关东第一军司令官。他以此名义发布檄文称:“今值南方起义,四方响应,除莠党而成新政,除酷吏而享自由。我等虽梗顽不肖,亦非坐视之秋也。兹同志以举主旗,遥应革命,以期达我生平之目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