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龙川龙溪:岁月交织的往昔与今朝
文&图 丨 叶望庆
悠悠岁月如白驹过隙,近三十载时光悄然流逝。回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文成县龙川乡挂职锻炼的往昔,那段经历似色彩斑斓的画卷,深深烙印在心底。当我再度踏上这片魂牵梦绕之地,重回由原下村与过山村融合而成的龙川乡龙溪村,满心尽是期待与喟叹。

龙溪村,背倚雄伟眠牛山,面迎秀丽四面峰,澄澈龙溪潺潺穿村而过,山水交融间,尽显钟灵毓秀,实为人杰地灵的风水佳处。此地呈虎踞龙盘之势,“七井八仙岩”错落如棋盘布星,凝聚仙灵之气。独特景致纱帽岩,远远眺望,形似古代官员乌纱帽,傲然矗立、栩栩如生。磻岩、将军岩等奇观,亦添自然意趣。而文成龙川五十二岭红枫古道起始于此,串联起百丈漈与南田等地,它曾是古时往来通行的生活脉络,如今化作一条串起斑斓风景与悠悠古韵的丝带,在岁月里静静流淌,连缀起往昔交往的痕迹与当下赏景的欢悦。


龙溪村,不仅自然景观如诗如画,其人文底蕴更是源远流长。八百余年前,皇族后裔赵氏一族在此开启传承篇章,文脉传承绵延不绝。宋理宗嘉熙戊戌年(公元1238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二世孙赵允夫(开禧元年进士),自东瓯迁徙至瑞安嘉屿乡五十二都龙川,于下村落地生根。先祖们在此披荆斩棘,垦荒拓土,治理水患,历经数代人的辛勤劳作,逐渐孕育出龙川中村、上村等村落。

赵允夫文武兼备,胸怀壮志,引领子孙于宗祠研习文武之道。千百年来,祠塾文化昌盛,走出了赵若贞、赵绍龙等诸多文臣武将。作为文成赵氏的发祥之地,全县赵姓大多自此迁出。赵氏宗祠内,瑞安清代太仆寺卿孙衣言所题祠联“水绕一村文澜不竭;山屏四面秀气常钟”,以及祠额“钟灵毓秀”,将龙川的人文历史与地理风貌,勾勒得淋漓尽致。

此处,不仅是龙川的行政中枢,曾为原大峃区公所、龙川乡政府之所在,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龙溪村便尊崇师道、重视教育,祠塾文化尤为兴盛。声名远播的同春祠塾,由新闻泰斗赵超构的曾祖赵恒东创办,培育出赵超构这一新闻巨擘,以及革命烈士赵刚等众多英才。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从这里踏上征途:清光绪年间,龙川祠塾摒弃八股,崇尚新学,于光绪三十年(1906年)创办龙川初等学堂,开启了新式教育的先河;抗战时期,浙东省立第三临时中学、国立英士大学(财政、会计专修科)、浙江省立临时小学纷纷迁至此处办学,一时间,书声朗朗,教育蓬勃发展,文脉延续不绝。彼时,外界战火纷飞,而龙川这一方天地却安然宁静,名士、名师纷至沓来。

往昔的人文光辉滋养着这片土地,而我与这片土地的缘分,也在特定的历史节点悄然展开。1996年末,我来到龙川乡挂职,出任党委副书记。初来乍到时,简陋的环境至今历历在目。我居于乡政府的阁楼之上,每迈出一步,楼板便咯吱作响;门口乃是大峃通往黄坦镇的沙石路,车辆疾驰而过,尘土漫天飞扬;早餐常是学校门口那沾染上尘土的馒头。中午在乡政府食堂简单果腹,夜晚胡晓雄书记亲自买菜下厨,那时,泥鳅滚豆腐是餐桌上的常客,那独特的滋味,至今仍在舌尖萦绕,成为我记忆中最温暖的慰藉。
挂职期间,我在乡党委书记胡晓雄的带领下,穿梭于各个村落,踏遍这里的山水。村民对我们十分亲切,我们也尽力做一些实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记得走访中堡茶寮古村时,惊见山头四个村的百余位学生,竟在祠堂摆放棺材之处读书。昏暗的光线勉强透过狭小的窗户,逼仄的空间弥漫着压抑的气息,此情此景,着实令人痛心不已。随即提笔在《温州日报》上发表了《课桌在祠堂,抬头见棺木——让人好心疼的孩子》一文,呼吁社会捐资。并四处奔波,多方筹资,终于建成了茶寮希望小学。如今,这座学校已华丽转身,成为村民的养老中心发挥作用。此外,我与胡晓雄书记在龙川乡贤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款,修建乡政府前的水泥路。犹记得筹资的一笔款项是我在温州从台胞处筹得。看着尘土飞扬的沙石路逐渐蜕变为平坦的水泥路,心中满是欣慰。



时光匆匆,当年的努力已融入这片土地的发展脉络。如今踏进这里,龙溪村的新貌令人眼前一亮。最为夺目的,当属新建的赵刚烈士陈列馆。其外观醒目,建筑结构别具一格,馆外小广场上还停放着一个火车头。赵刚,这位中国铁路工人运动的先驱,浙江省早期的革命英烈,杭州首任县委书记,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无私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在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生动地展现出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龙川人奋勇前行。






此外,龙溪村的龙溪乡风文明馆亦别具匠心,馆内将此地的人文历史、名人贤士介绍得详尽入微。




漫步于龙溪村,始建于宋代的龙川老街不得不提。这条自下村延展至上村的老街,在明清时期,曾是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的繁华之地,是大峃片区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时光流转,老街的繁华虽已悄然变迁,但那青石板路、古老建筑,依旧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荣耀。


赵刚祖屋门台两边的旗夹上,清晰地镌刻着:大清咸丰九年;贡生赵玉卿立。新闻界泰斗赵超构的故居古朴典雅。这位杰出的新闻家以笔为剑,为新闻事业立下卓越功勋,受毛主席七次接见,被周总理誉为“中国斯诺”,令人由衷敬仰。



伫立在龙溪村的土地上,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往昔在此度过的点滴涌上心头,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里见证了我的成长与付出,承载着我无数的回忆与深情。岁月虽改变了它的容颜,但那份浓浓的乡情,却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间,历久弥香。相信在未来,龙溪村必将在时代的浪潮中续写辉煌篇章,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