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河,这条蜿蜒流淌在内黄大地上的河流,如同一条璀璨的生命之链,将内黄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紧密相连,是内黄人当之无愧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内黄、滑县、浚县交界处的梁庄镇小后河村附近,在清丰县阳邵镇苏堤村汇入卫河,全长56公里,其中95%的流域在内黄境内,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滋养着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硝河的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内黄的沧桑巨变。公元993年黄河决口,在澶州大地冲刷出22平方公里的硝河陂,这个天然水库在宋代成为调节水系的生态枢纽。从北宋黄河决口形成的陂泽到现代排水干渠,从自然水系向人工渠系的转型,再到多次的河道改移与疏浚,硝河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每一次都见证了内黄人民与自然的抗争和智慧的结晶。
硝河不仅是内黄的地理标志,更是内黄文化的重要源泉。因盛产硝盐而得名的硝河,催生了沿岸独特的制硝产业,也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文化习俗。陂中盛产的硝盐,不仅催生了沿岸的制硝产业,更赋予了这条河流独特的命名密码,清初诗人描绘“陂水连天白,盐霜映日明”的景象,正是自然馈赠与人类开发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在生态环境方面,硝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过去,硝河坡常年积水,鱼肥虾壮,芦苇遍布,鹤鸣雁舞,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湿地景观。如今,经过综合治理,硝河已蝶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河岸30万棵绿树成荫,成为了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为内黄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内黄人民来说,硝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硝河一度面临着杂草丛生、浮萍泛滥、垃圾漂浮等水环境问题,经过内黄县启动的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如今的硝河,已初步形成了河水清澈、碧波荡漾、鸟飞鱼跃的景象,成为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文图/摄影:杨晓刚
来源:法制与经济·走遍河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