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上海青浦的城厢镇藏着一处时光的馈赠——曲水园。这座园子故事挺久,乾隆十年就有了,最初叫“灵园”。后来呢,园子里那弯弯曲曲、活水不断的溪流,让造园的人想起了王羲之笔下“曲水流觞”的雅致,干脆就改名叫“曲水园”了。如今它可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更是青浦这片水土文脉流淌的鲜活见证。
独特的园林景观
一进园子,目光立刻会被那座古朴的砖雕门楼抓住。“曲水园”三个大字,笔力苍劲地悬在门楣上。门楼两侧的砖雕更是耐看,江南常见的花鸟纹样里,巧妙地藏着青浦水乡特有的小船小桥。你细细瞧,仿佛能听见无声的诉说,讲着这里与水割舍不断的情缘。
穿过门楼,才算真正踏入了园林的怀抱。脚下的青石板路,被百年时光和无数步履打磨得温润光滑。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洒下细碎的光斑,和石缝间青苔的绿意交织在一起。
园子布局真是巧夺天工,亭台、楼阁、假山、池塘、曲桥、回廊,看似随意地散落,却又浑然一体,把江南园林“虽是人造,宛若天成”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那座临水的迎曦亭,清晨时分最是迷人。
朝阳从水面跃起,霞光映在亭顶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上,站在亭中远眺,青浦老城的白墙黛瓦映入眼帘;近看呢,池塘里锦鲤嬉戏,动静相宜,水乡生活那份独有的悠然,就这么扑面而来。
要说园子里的亮点,那座太湖石堆叠的假山绝对算一个。这些湖石啊,千姿百态,瘦的、透的、漏的,各具风骨。有的像引颈高歌的仙鹤,有的如盘踞深潭的蛟龙。
假山里头还藏着弯弯曲曲的小径,穿行其中特别有趣。有时窄得只能侧身而过,有时又豁然开朗,眼前突然出现一方小天地,真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爬到假山顶上的九峰一览亭,这里是全园的最高点。据说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站在这里能眺望青浦境内的九座山峰。
登顶俯瞰,曲水园的全貌尽收眼底:池塘如明镜,亭台似画卷,远处青浦新城的轮廓与近处古典园林的韵味交织在一起,一幅古今交融的奇妙画面,别有一番滋味。
悠久的历史文化
曲水园可不只是让人看看风景那么简单,它更是青浦地方文化活生生的传承地。园内的青浦历史文化陈列馆,像个时光宝盒。
里面静静躺着新石器时代的陶罐,那是青浦先民农耕文明的古老回响;有明清漕运船只的模型,无声讲述着青浦作为江南水运枢纽的昔日辉煌;还有近代青浦百姓巧手制作的竹编、刺绣,每一件都透着当地人的勤劳与智慧。
馆里的多媒体展区更有意思,生动的影像带着我们穿越:端午龙舟竞渡的呐喊声仿佛就在耳边,中秋月下的团圆画面温馨动人,水乡婚礼的独特仪式让人好奇,传统庙会的喧嚣热闹仿佛触手可及。
走一趟这里,青浦的民俗风情,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真切感受到的脉动。
每逢传统佳节,曲水园就特别热闹。春节时张灯结彩,写春联、剪窗花的活动,一下子就把浓浓的年味带了回来;端午节,池塘边也会举行小型的龙舟赛,虽说规模不大,但那奋力划动的船桨、震天的鼓点,依然能让你感受到水乡人对传统的执着守护;到了中秋夜,园子里少不了赏月雅集,文人雅士们围坐品茗,吟诗作对,江南那份骨子里的风雅,就这么一代代延续着。
历经数次修缮,如今的曲水园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朴沉静的气质。它像一位沉默的智者,见证着青浦的岁月变迁;又像一位热情的老友,向每一位到访者展示着青浦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里,每一块砖瓦似乎都在低语着过去的故事,每一片草木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
漫步其中,我们不仅欣赏到江南园林的灵秀,更能在不经意间,触摸到青浦历史跳动的脉搏,感受到那份深植于水土的文化底蕴。这份独特的记忆,就在游园的过程中,悄然地传承着,延续着。
#上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