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镇江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通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的“诗意镇江·读城行动”——“跟着‘苏超’读镇江”研学活动在镇江热闹开启。
近200名来自南通的亲子家庭用一天时间沉浸式“读城”,从醋香弥漫的博物馆到劲道入味的锅盖面,从古色古香的老街到底蕴深厚的文化地标,全方位感受镇江的独特魅力。
“第一次来镇江,第一站就直奔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太值了!家里一直吃的就是恒顺香醋,超市里随处可见,今天才算真正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上午10点半,南通市民陈称心带着老公和儿子在博物馆内兴致勃勃地参观,她笑着说,原本打算自驾来镇江,没想到幸运地报上了这次研学活动,“博物馆既有现代感又不失古韵,没想到一瓶醋的制作藏着这么多门道,收获满满,更期待接下来的行程了。”
32岁的张益航则带着妻子和6岁的女儿在醋文化博物馆里大开眼界:“中国的醋、世界的醋,原来有这么多品种!”这是他们一家三口首次到访镇江,白天探秘城市特色,晚上还能观看江苏人自己的“苏超”比赛,让他直呼“体验感拉满”。“女儿快上一年级了,以前带她玩比较随意,现在更想让她在玩中学习,这次选对了,既有趣又长知识。”
正午时分,研学团队来到陶大锅盖面店,品尝这道承载着镇江烟火气的特色美食。“红汤面劲道,汤汁醇厚,我们南通大多是白汤面,各有风味,但这个味道让人难忘!”南通的朱女士一边吃一边打听,“锅盖面能打包吗?想带点回去给家人尝尝。”
雨后的西津渡更显韵味,微风拂过,青石板路带着湿润的光泽,明清建筑在光影中静静诉说着千年故事。“下过雨的西津渡也太好看了,快多拍几张!”下午,研学团队走进京畿路、镇江博物馆和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美景。有人说“京畿路和南通的古镇街道很像,透着亲切”,也有人遗憾“看来得下次专门来,晚上亮灯的京畿路肯定更有魅力,今晚要去看苏超,先留个念想”。
几名曾来过镇江的学生表示,之前已游过金山,这次研学让他们对这座古城有了更深的认识,“三山还有焦山和北固山没去,以后一定再来打卡。”
活动中,来自南通的蔡斌和8岁的儿子蔡正奇特意写下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真挚:“这次‘跟着苏超’之旅,不仅是城市观光,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情感连接与文化体验。”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如今定居南通的“新南通人”,蔡斌带着“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亲近感而来,在镇江感受到“润扬”方言一家亲的温暖,更通过漫步西津古渡、品尝锅盖面,对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立体认知。最后,他衷心感谢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文旅、镇江日报、南通日报的倾力付出!祝今晚镇江加油!南通加油!
链接:蔡斌父子的感谢信:
尊敬的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文旅局、镇江日报、南通日报、诸位领导及一线工作的亲们:
你们好!今天我有幸携年幼的儿子一起参与了由镇江文旅、镇江日报和南通日报联合精心打造的“跟着‘苏超’读镇江”活动,我们父子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喜悦。此刻,向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和付出辛勤劳动的亲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这次“跟着苏超”之旅,于我们父子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城市观光,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情感连接与文化体验”。
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目前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定居南通,今天以老“扬州人”、新“南通人”的身份来到镇江,本就带着一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亲近感,更是近距离感受到“润扬”方言一家亲的魅力;而如今“定居南通”,又能通过“苏超”活动如此便捷、深入地领略镇江风采,这得益于主办方卓越的组织能力和推动区域文旅融合的决心。今天的行程,无论是 “漫步西津古渡、感受千年沧桑”,还是“品尝地道锅盖面、感受镇江千年味道”等,都让我们对镇江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有了全新的、立体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苏超”品牌未来的活动充满期待。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文旅、镇江日报、南通日报的倾力付出!感谢一线亲们的辛苦工作!感谢同行伙伴们一路的欢声笑语!
祝今晚镇江加油!南通加油!
蔡斌、蔡正奇(八岁)
2025.8.2
文:朱美娜
图:通讯员 钱咸华
编辑:黄梦倩
【来源:南通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