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8月1日,记者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委宣传部获悉,经过宣传发动、摸底调查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程序,兴文县的人文精神、城市口号城市品牌IP、城市品牌LOGO县树、县花、县歌确定上新。其中,人文精神为“修文向善、实干争先”,城市口号为“天下奇观、兴业兴文”,城市品牌IP形象为“石娃、竹丫”,县树为竹子、县花三角梅、县歌为《欢迎你到兴文石海来》。
兴文城市品牌IP形象为“石娃、竹丫”。
据介绍,在兴文人文精神 “修文向善、实干争先”中,“修文向善”是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实干争先”是永不止步的发展主题。从历史文脉传承与时代发展脉络来看,兴文自古为多元文化交融之地,其地名沿革深刻承载精神内核,从“戎州”“晏州”到明万历定名“兴文”,彰显“偃武修文、以文化人”的价值导向,明中期苗族迁入后,苗汉共生淬炼出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向善民风。同时,兴文作为全省六个“四类地区”叠加县域之一,客观上存在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等制约,是实实在在的后发地区。但历届县委以苦干实干破局,不仅历史性实现脱贫摘帽,近年来更保持强县富民的良好态势。因此,“修文向善、实干争先”集中体现了兴文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和争先创优的价值追求。
兴文县城。(兴文县委宣传部供图)
“天下奇观、兴业兴文”的城市口号,则精准点出兴文最核心的旅游标识“世界级喀斯特奇观”,并巧妙融合发展实践与文化使命。其中,“兴业”暗含吸引投资、带动就业、兴旺地方事业的深层期许;“兴文”表层直指地名,也深层次承载着“振兴文化”的担当。因此,“天下奇观、兴业兴文”集中体现了最鲜明的地域标识和最深厚的发展愿景。
兴文城市品牌LOGO。
记者注意到,兴文城市品牌LOGO也很有特色,既有僰苗地域文化的元素,又有民族团结、美好生活景象的体现。其中,该LOGO由“兴”字的金文变形组合而成,具有鲜明的地名识别性。太阳鼓是僰·苗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鲜明的兴文地方特色。图案中以太阳鼓为中心,有“苗”字意象,可代表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
兴文石海景区的“夫妻峰”景点。(兴文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什么城市品牌IP形象确定为“石娃、竹丫”?据介绍,该IP形象以兴文石海和竹子为创意点,“石娃”以兴文石海的地理风貌为主要特征,并融合了牛角元素,体现了兴文的僰·苗文化及风俗特色。石娃的色彩以石海的蓝灰色为主,给人以稳重、神秘之感。“竹丫”则以竹子元素为主要特征,体现了当地竹子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港苟花以及苗绣等民族元素的融入,体现了兴文是苗族聚居县特点。竹丫的色彩以竹绿为主,体现了青山绿水、绿色生态的环境特征,粉紫的融入更增添些许活力与神秘色彩。
此外,县树、县花、县歌是兴文县地域和人文特色的集中展示,是历史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也是城乡绿化美化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
兴文的森林美景。(兴文县委宣传部供图)
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底蕴丰厚,气候土壤适宜,竹林面积55万亩、30余种,获多个“竹乡”称号。竹子在兴文适合作为县树广泛种植,不仅能改善生态,还能助力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总的来说,竹与兴文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竹子高大挺拔、生长周期长、根系发达稳固,符合人们对“树”的直观印象和精神寄托需求,竹子自然适合当选“县树”。
三角梅作为县花,不怕旱、耐贫瘠,也非常适合在兴文推广。同时,三角梅开花时簇拥在一起,像大家团结协作一样,和兴文县重视民族团结的理念一致。它哪怕长在贫瘠的地方也能茂盛开花,这种坚韧向阳的劲儿,也恰与兴文县虽处后发之位,却始终清醒认知自身优势、奋力谋求跨越发展的精神内核深度共鸣。
县歌《欢迎你到兴文石海来》则以朗朗上口、充满热情的旋律,简洁明了的歌名,充满地域特色的歌词,体现苗乡人民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态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