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第二十三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当周生态文化旅游区盛大开幕,圣境甘南凭借独特的藏族风情和文旅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G1816乌玛高速(临合段)作为直通会场的关键枢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临夏分公司以“石榴籽”服务品牌为引领,全员坚守,多举发力,圆满完成了节会期间高速公路保畅任务。节会开幕式期间,所辖甘南地区收费站出入口车流量达3.8万辆,同比增长18.75%,较正常时段出口流量增长91.34%,未发生长时间拥堵与安全事故,为八方游客铺就了一条“畅安舒美”的圣境甘南之旅。
联动聚能,织密协同保障“责任网”。在此次艺术节开幕前夕,临夏分公司联合交警、气象、文旅等部门建立“一路多方”联勤联动机制,通过实时信息共享群、定期组织研判会商等方式,同步节会当天车流量实时数据。按照往年艺术节期间车流量通行情况,提前预判分流相关措施,在G1816乌玛高速(临合段)起点开始,沿线布置车辆分流点6个,通过“远端分流+近端疏导”的方式,配合主会场交通管制进行引流工作,联合气象部门发布短时气象预警,为游客出行提供精准参考。构建“分公司—综养中心—收费站”三级责任体系,明确保通保畅各环节职责清单,临夏分公司统筹协调资源调度,综养中心落实现场管理,收费站负责具体操作,形成“指令下得快、问题报得准、措施落得实”的闭环链条,确保节会期间保通保畅工作各节点工作衔接到位。同时对内整合收费、养护、救援等内部力量,对外联动地方政府、旅游区管理部门,提前优化服务举措,增设ETC车道和景区旅游指引标识,让协同效应贯穿保通保畅全流程。
疏堵提效,激活车道通行“加速度”。依托大数据分析历史车流与艺术节活动安排,在节会当天从清晨6点开始,临夏分公司组织甘南辖区各收费站全时段全部开启所有ETC、MTC车道,提前预判高峰时段,按照10米1人布置交通指挥岗位,根据车流类型灵活调整车道配比,并增设临时复式收费点7个,配置13台手持终端收费机,通过“固定车道+手持终端移动收费”组合,实现车辆即到即收,单车道通行效率提升40%以上。在距离收费站5KM处进行客货分流,对ETC和人工车道设置清晰的分类引导指示,按照“一路多方”平台实时共享的车流数据,在拥堵苗头出现前启动快速分流措施,避免形成长时间堵塞。同时组织机关人员全员下沉收费一线,增设收费辅助岗位,对出现特殊车情的车辆第一时间引导出车道进行处理,从硬件优化、智能预判到人力协同多管齐下,让节会期间车道通行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提效”,为大型活动期间的车道通行速度提供了关键支撑。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保畅“中枢系统”。临夏分公司利用甘肃省高速公路视频国标平台、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综合业务平台,构建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前48小时生成车流高峰时段热力图,为交警部门“远端分流”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利用“无人机”形成“高空巡查+地面联动”立体模式,在易拥堵的时间节点,部署多架“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实时监测车流密度与路面状况,通过高空巡查动态分析拥堵成因,实现高速公路车流通行情况“现场全监、态势全知”。通过视频国标平台和联网收费综合业务平台,向收费车道现场指挥人员下达“潮汐式车辆分流”指令。同时利用沿线情报板提早发布各收费站车流通行情况,引导司机从拥堵情况较低的收费站驶出,推动通行效能最大化。
暖心服务,打造圣境甘南“风景线”。将交通服务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在此次节会期间,临夏分公司用细节传递温度,在关键收费站设置“香巴拉艺术节服务专窗”,提供甘南境内旅游定制地图,从主会场线路图、节会活动日程表到周边景点推荐,让游客下高速就能对行程了如指掌。针对高原旅行特点,在服务专窗提供氧气瓶、抗高反药品等应急物资,确保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情况。设置藏汉“双语”路线引导员,对藏区群众语言不通情况及时进行解决。同时组织开启“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专题直播,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同步开启线上直播,通过新媒体平台向游客提供路况咨询、天气预警等服务,提前为游客规划好相关出行路线。从清晰的路线指引到藏语版的温馨提示,临夏分公司在节会当天累计提供各类便民服务400余次,真诚的服务里藏着公航旅高速人对每一位游客的尊重与关怀,形成了高速公路上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助力民族地区地方文旅建设,让“圣境”二字有了更具体的触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