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关心事件主人公那名7岁女童的伤痛时,更应明白,亲子游的欢声笑语必须建立在“以防万一”的安全基石之上
据风芒新闻报道,近日,游客王先生带一家三口游承德的中国马镇,其7岁女儿被汗血宝马咬伤右手食指,导致指甲及手指前端缺失,“一辈子都会带着一些残缺”。8月4日,中国马镇旅游度假区发布情况说明称,度假区愿意承担所有医疗费用,同时支付应有的赔偿。在权威机构鉴定未出结论前,先行支付10万元。
据报道,上述声明中的部分说法,引发女童家长质疑,此事或在进一步协调处理中。从“汗血宝马咬伤人”本身来看,是暑期游中比较“吸睛”的事件了。景区表示,这是其运营8年来首次发生的意外事故。看似是小概率事件,但就是这样的概率之“小”,衬托出儿童安全之“大”——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带来终生遗憾。
资料显示,该度假区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马文化主题乐园、舞马世界主题乐园等为核心的草原特色旅游小镇。作为一个运营日久的成熟景区,是有提示游客观赏名马投喂互动的安全告知及注意事项的,这一点在通报中亦有提及。但从报道视频看,马朝向女童冲过来的速度较快,事件发生时,现场是否有工作人员指导和保护女孩喂食行为,充分保障游客安全,仍有待查证。
眼下正值暑期游高峰,在许多主打亲子游的景区,互动、参与是主要“卖点”。但此番汗血宝马咬人事件是对所有景区的警醒:互动感必须建立在安全感之上,景区不要过度追求“互动感”而忽视安全风险。于社会,更是一次安全知识普及和安全风险教育的契机。
家长是孩子安全的第一监护人,负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同时也不能以“大人视角”看待儿童安全风险。一些事情在成人看来“问题不大”,但或许正是“问题的开始”。就以马而言,一般人会警惕其踢人、摔人,但可能会忽视马咬人的风险。用手喂马时,孩子的动作幅度、力度难以把控,遇到意外情况也可能反应不及时,家长必须时刻盯紧,同时远离危险项目。
作为景区尤其是亲子游景区,更要时时绷紧安全之弦。在设计项目时,充分评估风险点和游客行为边界,如儿童与动物的安全距离、哪些不能做;在宣传推广中,避免一味放大亲子游活动的噱头,要以安全可控为前提;在临场处置中,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危险行为的识别和处理能力。风险提示牌,要树立于“心”而不是高挂于“形”,一旦出事,并不能成为免责令牌。
汗血宝马伤人,不该只被当作一则猎奇新闻。当我们关心事件主人公那名7岁女童的伤痛时,更应明白,亲子游的欢声笑语必须建立在“以防万一”的安全基石之上。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