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那年昔阳”特色民宿街区有多火?日均数万人流涌进这条600米老街,通过空间改造、氛围营造、情景创造、美食变造四大维度升级,规划演艺、市集、娱乐等八大主题空间,打造国内首个情怀康养“那年昔阳”特色民俗街区,花车巡游、怀旧市集引爆全网,沿街商铺日均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游客“感悟年代芳华”的首选地。
原本就热闹的街区,因“八一”物资交流会更显沸腾,这场延续几十年的消费盛会,早已是昔阳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锵锵锵!”梆子声穿透老巷,晋剧《穆桂英挂帅》刚开嗓,戏台前的条凳就被占得满满当当。后排的游客踮着脚举着手机,屏幕里映着台上花旦翻飞的水袖,这条浸着昔阳味道的街,成了“八一”物资交流会最鲜活的起点。
“小时候跟着父母来赶会,现在带着孩子来,既能体验传统文化,又能享受品质消费,还能欣赏交响音乐会,这庙会变得越来越有滋味了!”在摊位前选购的王阿姨感慨道。
庙会期间,文化的生命力在各个角落绽放。“那年昔阳”街区和德润家园的戏台前,晋剧一台接一台,《打金枝》《算粮》轮番登场;市政广场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演出成了“流量王”——18位杏花奖得主归乡献艺,7月30日的昔阳籍戏曲专场座无虚席,观众完全沉浸在视听盛宴中;8月1日的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更是引发现场大合唱,著名表演艺术家王丽云、杜宁林、郭凯敏等加盟,让观众直呼过瘾,“能在家门口看到王丽云老师的表演,真是太开心了,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都太有感染力了,这场音乐会真的让我大饱眼福!”观众张女士的感慨,折射出文化惠民的深层价值。
消费的热浪同样滚烫。傍晚六点,沾岭路的庙会上,烤肉串的“滋滋”声、糖画师傅的“呼呼”声、孩子们在旋转木马上的笑声交织成一片。河南商户老李的八公桥壮馍摊前,金黄酥脆、馅香味美的壮馍刚出锅就被抢空,他边打包边乐:“这小县城藏着真购买力!一天卖200多份,比老家集上多赚一倍,明年我还来!”“通过抖音也吸引了不少顾客,每天都是新鲜食材现场制作,有些馅料都供不应求。”旁边的老板娘补充道。据了解,这场以“文化为媒、农文旅融合”为核心的庙会,吸引了来自安徽、湖北、河南等528家商户入驻,日均客流量突破12万人次。
“白天逛庙会,晚上住民宿,这趟没白来!”来自太原的游客周女士一家,提前预订了大寨窑洞民宿。本届庙会把民俗街区、大寨景区串成了线,77处“一院一主题”的民宿成了香饽饽,预订量噌噌往上涨。大寨农家乐老板老贾乐得合不拢嘴:“天天满客,客人吃着农家菜、再带点大寨核桃、昔阳小米,每天进账比平时翻好几番!”
当23.9℃的天然清凉邂逅日均12万人次的消费热浪,持续八天的昔阳县“八一”物资交流会正以文化为支点、消费为引擎,撬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这场传统庙会,通过“文化活态传承+消费场景创新”的双轮驱动,暑期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5%、带动就业超2000人,在这场文化与消费的共舞中,小县城的突围之路,正越走越宽。(李东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