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好奇,电影从诞生之初到如今的数字时代,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又是否想过,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电影文化有着怎样独特的发展轨迹?今天,老赵就带大家走进内蒙古电影博物馆,一同揭开电影世界的神秘面纱。

踏入博物馆,仿佛瞬间穿越时空,走进了老电影的时光隧道。这里分为世界电影发展展区、中国电影发展展区、内蒙古电影发展展区、数字电影展区和经典海报展区,展品丰富多样,每一件都诉说着电影发展的故事。
在世界电影发展展区,能了解到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艰辛历程。1824年英国科学家罗杰特提出“视觉残留”原理,为电影的发明奠定了科学基础;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电影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而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成功研制出电影放映机,并在巴黎卡普辛路一家咖啡馆里第一次放映了影片《工厂大门》和《火车进站》,这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他们也因此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卢米埃尔兄弟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复制品)
在这里,一台台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电影放映机整齐排列,从早期简陋的手摇式放映机,到后来较为先进的电动放映机,它们是电影技术发展的见证者。
中国电影发展展区同样亮点十足。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影片《定军山》的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展区里展示着新中国第一台录放音机、第一台收音机、第一台便携式复式录音机,以及由哈尔滨电影机械厂、八一电影机械厂等生产的各类型号的电影放映机,它们见证了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

新中国第一台录放音机

新中国第一台便携式复式录音机
哈尔滨电影机械厂生产的松花江5501碳精棒弧光35mm 固定式电影放映机
内蒙古电影发展展区更是独具特色。别看内蒙古地处边疆,但电影很早就传入这里。1906年,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边防笼络人心,将溥仪之妹金永城许配给定远营(阿拉善左旗)塔王布希格之子,并御赐一台35毫米手摇电影放映机和电影胶片《野猪林》《日俄战争》等作品作为陪嫁,这台珍贵的放映机如今也在博物馆中展出。

慈禧太后御赐的35毫米手摇电影放映机
1956年开始筹建的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是我国成立最早、生产规模最大的民族电影制片厂,也是同时生产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和蒙古语译制片的综合制片厂。在这里,能看到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海报、剧本,以及拍摄电影时使用的道具,感受到内蒙古电影独特的魅力。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剧本
数字电影展区则充满了科技感,展示着体积小而轻巧、方便携带的录制机器,以及球幕电影、3D电影、4D电影、IMAX电影等新型电影相关的设备和介绍,让人领略到电影在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 。

美国造2K数字电影放映机
除了这些展区,经典海报展区也不容错过,一幅幅精美的电影海报,有的年代久远,纸张泛黄,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它们是电影的名片,也是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海报
参观完内蒙古电影博物馆,我深深被电影的魅力和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所折服。这里不仅是电影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一个了解电影发展、感受文化魅力的好去处,推荐大家来这里感受一番!
#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头条##呼和浩特身边事##呼和浩特旅游##内蒙古电影##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就是爱逛博物馆##值得一去的博物馆##全民博物馆##小组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历史##镇馆之宝##内蒙古旅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