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想让孩子们只看到诗和远方,却忽略了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陕西富县“穿越火线·梦想成真”研学行主办方工作人员谈起这次研学夏令营感慨地说。
8月6日,蝉鸣渐起、暑气升腾,大多数家长还在规划孩子假期的出行游玩时,鄜州大地上一场特殊的寻根之旅已悄然进行。一批又一批孩子们正奔向家乡各处,在熟悉的土地上研习一本有关成长的“活课本”——秦直道的车辙深嵌大地,“鄜州月”的清辉也曾映照杜甫的乡愁,三川交汇的古五交城,古时是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如今也是瓜果沃野,苹果的清甜飘过黄土高坡,直罗镇山峁间,革命烈士纪念馆松柏苍翠,英雄故事代代相传……
在农文旅融合与研学活动蓬勃发展的热潮中,富县县委宣传部与富县教育体育局联合策划的研学夏令营另辟蹊径,摒弃了热门景点的喧嚣,回归本土人文历史资源的深耕,让孩子们在胡家坡田园综合体体验农耕、在直罗镇战役纪念碑前聆听十二小英雄的故事、在秦直道上体验“直道行军”的豪迈、在羌村与“诗圣”杜甫隔空对话。
“他们和我们差不多大,却在战争中牺牲了,永远地长眠在这里。”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的晨光里,9岁的陈安硕正踮着脚尖触摸着烈士墓碑,他的眼里没有平日的嬉笑,只有在听完十二小英雄故事后的肃穆。
胡家坡田园综合体的稻田里,池水泛着微光,一场别开生面的插秧体验正在上演。家住县城的张瑞迪站在稻田里,像模像样地把秧苗插进泥土中:“胡家坡的地名是从唐朝的‘护驾坡’来的,富县古称鄜州的‘鄜’字,也是唐朝年间的历史传说演变来的,这都是当地的农民伯伯告诉我的。”她抹了把脸上的泥巴,唇边的笑绽成了小花。远处,稻田里的小火车载着满车的欢笑声,回荡在这片尉迟敬德曾经守护过的土地上。
鄜州博物馆内,孩子们像一群发现新大陆的小探险家。“这个陶罐比我爷爷的爷爷岁数还大。”“这个青铜器就是古代的化妆盒吗?设计得好精美。”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不由地蹦出来,一旁博物馆的讲解员用温暖的声音讲述着:“时光流转千年,直道一如从前。秦直道在富县境内长约125公里,古时秦军从咸阳出发,仅三天可达匈奴军帐,堪称古代的‘高速公路’……镇县之宝宝室寺铜钟铸于唐贞观三年,号称‘天下第一钟’,是研究唐初佛法、书法、铸造的活化石,关于它还有个非常悲壮的传说……此外还有唐古道、三川驿古城墙、石泓寺石窟等都是我们富县本土的著名历史遗迹。”
为了让传承有温度,让历史可触摸,夏令营的手工老师们特意准备了本地特色“非遗”体验,让孩子们在学习剪纸、熏画中体验富县历史的厚重。学生雷凌悦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剪纸,虽然做得不是很顺利,但想到把它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表情,我就感到很开心。”
富县这座小城里,藏着太多被时光浸润的故事,从秦魏争锋的雕阴县到如今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富县,2000多年的光阴在这里的山川沟壑间流淌沉淀,红色的基因与厚重的历史交织,为这场以“根脉”为名的研学夏令营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它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成长,不仅是走出去,也可以是看脚下,把根扎深,才能更好地振翅飞翔。(通讯员 吴龙迪 袁红丽)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