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了景点打卡的匆忙?我始终认为,深入一座城市的灵魂,莫过于用双脚丈量它的街巷,在停停走走间捕捉最真实的生活气息与多样风情。若论最适合Citywalk的城市,我心中的答案毫无悬念——泉州。这座闽南古城的魅力,正藏于其烟火缭绕、古迹林立的街巷之中。
古韵西街:千载风华,步步有故事
Citywalk的精华,非泉州古城区莫属。而串联起这份厚重的,首推西街。
这条从宋代便见证泉州繁华的古街,是泉州保存最完好的历史长廊。
从城西路起步,一路向东,目光所及是鳞次栉比的老城古厝,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闽南小吃香气。
开元寺的东西塔耸立,城心塔静默,近现代洋楼与名人宅第比邻而立,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
泉州自古人文鼎盛,历代进士逾2500人,文武状元达10位。这条看似寻常的街道,竟密集分布着二三十处历史名人故居或遗址!唐代欧阳詹府第、南宋宰相曾从龙府邸(曾井巷)、北宋三朝宰相留正(三朝巷)、明万历相国李廷机(甘棠巷)、理学大家蔡清(孝感巷)……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条老街上还走出了四位大学校长:复旦谢希德、厦大林祖赓、华大庄善裕、东南陈笃信。
行走西街,仿佛穿梭于一部立体的泉州名人录。
鲤城印记:屋顶上的“小精灵”与时光地标
泉州古城因形似鲤鱼,雅称“鲤城”。漫步间,别忘了抬头!老厝屋沿上,常蹲踞着造型呆萌的陶瓷小鲤鱼(或老虎)。
文创店老板解开了我的疑惑:这叫“滴水兽”,是兼具排水功能的建筑装饰,寓意“滴水生财”。成双成对的小鲤鱼,是鲤城最生动的图腾。
沿西街东行,视线豁然开朗,一座融合东西方风情的建筑映入眼帘——泉州钟楼。
这座始建于1934年、高13.8米的白色钟楼,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巧妙结合了西洋元素与闽南韵味,是当之无愧的泉州中心地标。每当红色复古公交车驶过钟楼下,刹那间恍如时光交错,民国风情扑面而来。
骑楼长廊:中山路的南洋旧梦与市井烟火
穿过钟楼,便步入泉州传统商业动脉——中山路。
这条成形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街道,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连绵的廊柱式骑楼,完美诠释了“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的智慧,浓缩着浓郁的南洋建筑精华。
中山路的一层是热闹的现代商业区,餐饮购物琳琅满目;而上层则大多保留着原始风貌。行走其间,罗马式钟楼、老字号“大上海理发店”、由施琅后花园改建的基督教堂、香火鼎盛的花桥慈济宫、古时秀才读书的泮宫……历史遗迹与现代市井生活在此完美交融,构成一幅活色生香的闽南风情画卷。
味蕾邂逅:姜母鸭里的“谐音”趣事
Citywalk怎能少了美食慰藉?逛累了,泉州的姜母鸭绝对是不可错过的味觉高潮。
初闻其名,我曾好奇为何强调“母鸭”。一查方知,原来是个美丽的“误会”——这道名菜的正确读法应是“姜母,鸭”!以大量老姜(姜母)与番鸭慢炖,香气浓郁扑鼻,肉质酥烂入味,是暖胃又解乏的闽南至味。
一口下去,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只剩满口醇香与对这座城的更深眷恋。
在泉州的老城街巷中漫无目的地行走,每一次转角都可能遇见凝固的历史,每一次驻足都能嗅到鲜活的生活。
这,就是Citywalk在泉州的无上魅力。
HI,我是韦宇教,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欢迎关注和评论,带你发现不一样的有趣、有料的旅程。人生即遍路,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