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林间,聆听虫鸣鸟啼;环湖骑行,观赏水光潋滟;登高远眺,尽览层林叠翠。位于河源市源城区源南镇白田村的桂山林场七寨湖绿美点,距市中心仅15公里,林水相依,风光旖旎。这里不仅是市民徒步、骑行的好去处,更是饱览湖光山色、聆听鸟鸣成趣、感受生态之美的诗意空间。
桂山林场七寨湖绿美点建设面积达3369亩。近年来,通过种植楠木等珍稀树种、修建绿美森林步道、打造林长制主题公园等举措,林场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与游览体验,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态体验的需求。据统计,公园日均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周末更攀升至3000人次,成为市民共享生态红利的生动注脚。
七寨湖绿美点,距河源市中心仅15公里,林水相依,风光旖旎。
绿有层次
环湖路打造楠木特色景观带
“以前虽然绿,但没有很鲜明的特点。”河源国有桂山林场场长赖略坦言,七寨湖公园环湖路原有植被以针阔次生混交林为主,这些树木多为砍伐后自然再生,由于管护措施未能及时跟进,不少树木成为“小老头树”,外形矮小、难以成材成林。
未能及时跟进的管护措施,即森林抚育,包括割灌除草、修枝、松土、扩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系列措施,对于树木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林场开始在针阔次生混交林间隙种植胸径8至10厘米的楠木大苗,沿环湖路打造楠木特色景观带。楠木形态优美,雨后还会散发独特清香,且树龄可达百年以上,其木材在中国俗称“金丝楠”,自古便为建筑、高级家具的重要材料。更重要的是,楠木幼苗耐阴,适合在现有针阔次生林间进行间种。“楠木树苗本身不贵,但成材后价值很高。”赖略谈及,待楠木长大后,林场将会逐步让其替代原有的松树、杉树等,整体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景观。
桂山林场七寨湖绿美点按照“一带三区多节点”布局划分,除环湖路楠木特色景观带外,还有景观提升区、生态保育区、文化体验区以及观景平台、环湖路等景观节点,为森林生态优化与功能提升搭建了清晰框架。
围绕这一布局,林场持续提升整体森林质量:2023年,完成楠木特色景观林带打造155亩,林分优化1252亩,森林抚育854亩,封山育林632亩,种植闽楠、火力楠、红锥等树种38300棵。2024年,公园持续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完成1458亩杉木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的提质培育建设,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健康。
封山育林与森林抚育,是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举措。“新造林抚育,前三年最关键。”赖略解释,这一阶段必须做好培土、松土、施肥等基础工作。待树苗长到两三米高,便能自主争夺阳光和养分,真正站稳“脚跟”。
而林分优化则是改善林相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调整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年龄结构与密度等,既能改善森林层次,又可提升森林景观。“藤本植物迅速生长,会像‘一张大网’一样遮蔽阳光,限制树木生长。”赖略提到,经过合理间伐、清理藤本与杂草等举措,林间变得通透开阔,乔木舒展、灌丛繁茂,郁郁葱葱,呈现出蓬勃生机。接下来,还将营造更多主题鲜明的森林景观,持续提升群众自然体验感、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
七寨湖不仅是市民徒步、骑行的好去处,更是饱览湖光山色、聆听鸟鸣成趣、感受生态之美的诗意空间。
行有选择
森林步道营造郊野体验空间
过去,市民仅能沿环湖路徒步或骑行,但道路两侧树木高大,行走间,只能瞥见湖面影影绰绰的轮廓。
去年,桂山林场启动绿美示范点森林步道项目,充分利用现有防火通道、林间小路等路径,规划建设森林步道2.6公里、登山步道2公里。目前已经完成森林步道1公里、登山步道800米,预计本月底即可开放。
“新建的森林步道位于半山腰,与七寨湖公园环湖路平行,两条登山步道将二者巧妙串联。”赖略介绍,森林步道不仅让公园实现人车分离,且半山腰的视野更为开阔,游客能够在此饱览湖面风光。
过去,市民仅能沿环湖路徒步或骑行,但道路两侧树木高大,行走间,只能瞥见湖面影影绰绰的轮廓。
值得一提的是,森林步道为游览提供了多元选择。以往沿环湖路走一圈需2小时,若时间紧张只能原路折返,如今可通过步道灵活调整路线,且沿途还设置森林驿站、芳香植物工坊、森林课堂、昆虫科普乐园、木荷体验空间等节点,兼顾趣味性与科普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的多样化自然体验需求。
步道之外,桂山林场七寨湖绿美点的“生态版图”还在持续扩容。以“古今交融,绿韵河源”为主题的林长制主题公园预计在国庆前后亮相。这里将成为市民理解生态之美的窗口——从林长制度的由来,到古今治林智慧,再到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都将在此生动呈现。
随着游客量持续增长,桂山林场森林资源管护压力也随之加大。赖略坦言,公园正突破传统管护模式,通过无人机巡护、信息系统建立等举措,全面提升护林效率。未来还将探索无人机自动巡航,为生态保护装上“智慧大脑”,打造智慧林场。
值得关注的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仍是需要探索的题目。赖略谈及,林相优化后,森林的潜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林场将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例如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绿色业态,全力写就“绿富双赢”新篇章。
南方+记者 李娇
【作者】 李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