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史册、诗册,古“桑间濮上”是文化昌明之地,丝竹歌谣之乡;古濮水是一条文化之河,诗歌之河,浪漫爱情之河。
古濮水,也叫濮渠、濮水,源有二支,一支受济水于今封丘县西,东北流;一支受黄河于今原阳县北,东流经延津县南。二支合流于长垣县西,经滑县、濮阳县入山东注巨野泽。春秋时,濮水是一条自发源地曲折蜿蜒东北流的河流(《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濮水流经地域为“曲濮”),后因黄河决口、改道,渐被淹没。
其入滑县、濮阳境内的大致流经地方从现存的地名可约略探知。濮阳因此水而得名(地处濮水之阳<濮水北面>)。濮水两岸土地平阔,气候温和,桑树遍野,谓“桑间濮上”。滑县桑村乡、濮阳县海通乡桑园村和濮临村、濮阳县庆祖镇大桑树村、濮阳县五星乡桑园村、范县濮城镇(古称城濮、濮州)、范县杨集乡桑庄、山东鄄城县临濮镇等地均属古“桑间濮上”之地,名均拜“桑间濮上”留韵所赐。
“桑间濮上”自古繁荣、人文昌盛,濮水历史上抱得大名
春秋时,濮水两岸的“桑间濮上”,风和日丽的白天,渔夫在濮水里张网捕鱼,农夫在平沃的田野里劳作,蚕女在宽大的桑园里采桑;风清月明的晚上,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舍前院后闲谈嬉戏,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河湾桑林里约会歌舞……这是怎样一幅远古太平渔桑图哟!晋代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诗描写“桑间濮上”(华龙区北里商村)“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声”;当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的第二幕第四幕都是《濮阳桥畔》,他写“桑间濮上”、濮水畔的美好生活景象“春桃一片花如海,千树万树迎风开。花从树上纷纷下,人从花底双双来。人来花里花可知,花落舟中人欲痴。不愿辞花咏言归,愿为花下春流水。”“侬冷如春冰,郎暖如春风。冰入春风怀,化作春水融。水涨泛桃花,郎浮水上舟。鼓浪翻郎舟,郎死侬心头。”……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佳话诞生在濮阳;春秋诸侯7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等发生在濮阳;昆吾铸九鼎、中华第一龙也在濮阳。春秋时,齐师救郑及濮,庄子垂钓于濮,皆指濮水。张满飚先生说有1000条成语发生在“桑间濮上”和由出生在濮阳的历史名人造就。古“桑间濮上”、古濮水两岸素来民风勤劳强悍“刚武尚气力”(《后汉书•地理志》),侠爽重义“卫多君子”(《左传》),许穆夫人、吴起、子路、荆轲、蘧伯玉、史鱼、闵子骞等,民人颂慕;古“桑间濮上”、古濮水两岸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三皇之一伏羲、五帝之一颛顼、造字圣人仓颉、发明弓箭的张姓始祖张挥、主编《吕氏春秋》的政治家吕不韦、一代名相商鞅等,名耀华夏史册。
古“桑间濮上”是文化昌明之地,丝竹歌谣之乡;古濮水是一条诗河,是一条爱河
“桑间濮上”在春秋时为卫国之地,辑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作品的中国最早的不朽的诗歌总集《诗经》收诗305篇,卫地作品《卫风》《邶风》《鄘风》(周灭殷后封康叔于卫,邶、鄘俱为卫地)收入39篇,其中《击鼓》《凯风》《式微》《旄丘》《泉水》《新台》《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竹竿》等约12首诗诞在古濮水濮阳段的“桑间濮上”。且,若说广义的“桑间濮上”,应指濮水自发源地曲折蜿蜒东北流入巨野泽的两岸农桑之地,应包括春秋时期郑国北部(今原阳县、延津县),那么《诗经》中《国风•郑风》的21篇诗歌也至少一部分应计入“桑间濮上”作品。郭沫若就将《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用于其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濮阳桥畔》。据说,《诗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删去了这么多篇诗歌,卫地作品仍编入39篇,可见卫地、古“桑间濮上”文化昌明,丝竹歌谣之盛,“桑间濮上”之音中有巨量的优秀作品。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击鼓》是诞在古濮水濮阳段“桑间濮上”的著名的爱情诗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名句传颂千古。——这是中国最早的不朽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不朽诗篇!是濮阳古濮水两岸“桑间濮上”劳动人民对纯真忠贞爱情的最早的讴歌!编入《诗经》中《卫风》《邶风》《鄘风》的39篇卫地作品中,除了《击鼓》1篇,写爱情的还有《氓》《芄兰》《伯兮》《有狐》《木瓜》《绿衣》《日月》《终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静女》《柏舟》《桑中》《干旄》17篇,加上《郑风》中极有可能诞在郑卫接壤的郑国北部(今原阳县、延津县)古濮水两岸的《将仲子》《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狡童》《丰》《风雨》《子衿》《扬之水》《野有蔓草》等11篇,共约有29篇爱情诗,有名的诗句还有“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宴尔新婚,如兄如弟”“静女其姝……搔首踟蹰”“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等。还有题咏美人的“千古之祖”——《国风•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同意其“绝唱”之说,并指出这幅“美人图”真正美的所在:“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诗经原始》)。更有那“万古送别之祖”——《国风•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彦周诗话》);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话》)。《燕燕》之后,“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
古濮水是一条诗河,是一条爱河,当之无愧!
“桑间濮上”成为男女幽会甚或私奔的代称、成语,最先出现在一些古小说中,这完全是一种对“桑间濮上”文化的误读,歪曲了史实;所谓“桑间濮上,靡靡之音”更是谬种流传。“桑间濮上,靡靡之音”之说源于《史记•乐书》:卫灵公朝晋,夜宿濮水之上驿舍,耳闻鼓琴之声泠泠,乃命善音的太师师涓录之,献于晋平公。晋有善乐者师旷说“此亡国之声也,不可听。昔师延为纣王作靡靡之音,纣听而忘倦。及武王伐纣,师延抱琴东走,投于濮水,故闻此声必出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这实系司马迁录的传说。师延投濮水死与卫灵公朝晋相去五百多年,尚能听其音,其荒诞谬误可知。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根据《风》的实际内容,鲁迅认为“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春秋时期的大变革引发了思想上、文化上的推陈出新,礼乐从宫廷流于民间。这种发于卫地濮水两岸、“桑间”的民歌以其明快短促的节奏,无所顾忌的语句,生活气息浓厚活泼,敢于嬉笑怒骂的犀利,异军突起,成为当时文坛奇葩——“卫之新声”,这就是“桑间濮上”之音。“桑间濮上”之音实为人民文化登上社会舞台的先声。
“桑间濮上,靡靡之音”是一种文化误读。
演绎好古“桑间濮上”风情文化,擦亮“桑间濮上”历史人文名片,促进濮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桑间濮上”文化是濮阳独有的特色文化,在历史上是有大名的,也是文人雅士熟知和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咏叙对象,所以,笔者一直主张,濮阳重要的文化名片,龙文化、杂技文化之外,第三张应该是古“桑间濮上”文化、古濮水。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历史半河南,远古(春秋)历史看濮阳”。龙文化、杂技文化需要进一步发掘、提升、宣传,古“桑间濮上”、濮水也是我们亟待深入挖掘的历史人文富矿,我们极需擦亮古“桑间濮上”文化、古濮水这张名片!
濮水、濮阳市城区生态水系建设已初具规模景象,以此为契机,打造“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濮水——中华第一爱河,演绎好古“桑间濮上”风情文化正当其时。
南京因秦淮河而名扬天下,但它是一条胭脂河,演绎的是青楼文化。而濮水,古来抱得大名,则因濮水两岸诞出了一众不朽的爱情诗歌,体现的是古“桑间濮上”丝竹歌谣、文化昌明,演绎的是浪漫纯美爱情。
一旦我们建设好了“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打造好了濮水——中华第一爱河,试想,若再在中央电视频道上打一则“濮阳,濮水——中华第一爱河!”的区域形象广告,那该是怎样的一个轰动效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过目成诵!去濮阳,去“桑间濮上”,去濮水——中华第一爱河河畔携手徜徉、定情、典礼,对恋爱中的少男少女,对正在选择有意义结婚典礼地方的有情人,对携手多年要银婚金婚纪念的恩爱夫妻,这该是多么浪漫美妙的事情哟!濮阳,丝竹歌谣的“桑间濮上”,濮水——中华第一爱河,这该是怎样的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哟!
以“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濮水——中华第一爱河为一条金线,可以穿起一串“明珠”。
——“大明珠”:华胥宫;张挥公园;老城四牌楼十字街明清古街、明清民居院落、回銮碑御井景点等改造提升打造的古城文化街区;五代澶州城至明清开州城城墙遗址公园;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发现地改造建设的“中华龙文化园”(内设“中华第一龙博物馆”);胜利路西段建筑垃圾堆积山提升建设的“濮山”滨河公园;戚城公园、子路墓祠、蒯聩台连片改造提升打造的“春秋文化景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人工所堆建之山提升建设“龙山”风景带,调蓄水库提升建设“龙湖”风景区。远点儿还有瑕邱遗址等。
——“小明珠”:《诗经》中《卫风》《邶风》《鄘风》收入的39篇卫地诗歌以及《郑风》21篇诗歌中可以计入“桑间濮上”的作品(尤其其中“桑间濮上”的29篇爱情诗);春秋以后,历代写“桑间濮上”、濮水、濮阳的诗歌,如晋代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描写“桑间濮上”(华龙区北里商村)的诗“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声”,当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濮阳桥畔》描写“桑间濮上”的诗歌及其场景等;张满飚先生说的发生在“桑间濮上”和由出生在濮阳的历史名人造就的1000条成语;出生或在濮阳生活过、游历过的历史名人及其故事、业绩成就;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佳话、传说;春秋诸侯7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齐师救郑及濮等发生在濮阳的历史事件事迹;昆吾铸九鼎、中华第一龙等历史人文等。把这些都生动形象化,在“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濮水——中华第一爱河两岸表现展示。
仅有这些“大明珠”和“小明珠”还不够,还要创意造“明珠”和联想移“明珠”,锦上添花,厚植“桑间濮上”、濮水——中华第一爱河文化。
——创意“明珠”:在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发现地改造建设的“中华龙文化园”内或者“龙山”“龙湖”风景区或者濮水两岸的合适位置建设“中华龙凤堂”,既布展中华龙凤文化,又可举行体现中国传统风俗文化的结婚典礼;在以上合适位置建设“西式婚礼堂”,既作为濮阳市基督教协会办公、会议之地,又可举行西式结婚典礼。进而,“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濮水——中华第一爱河、中华龙凤堂、西式婚礼堂一体演绎打造“濮阳,中华婚礼文化名城”等。
——联想“明珠”:既然庄子曾经垂钓于濮水,那么我们不妨把《庄子·盗跖》中“尾生抱柱”的爱情故事拿来在“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濮水——中华第一爱河展现。“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梁,桥也;梁柱,桥墩也)此事《汉书·古今人表》《艺文类聚》等书均有载。这是多么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尾生是多么守信多么忠贞于爱情!《史记·苏秦传》更以“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誉之。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三国时魏国嵇康的《琴赋》:“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玉台新咏·古诗八首》:“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汤显祖《牡丹亭》:“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除此之外,可考虑移来的“明珠”还有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上邪》和敦煌曲子词中的《菩萨蛮》。《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这两首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似,主人公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都是如出一辙。情深深意切切,连续用多种(自然现象)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再相爱)不可能。这两首诗歌都是表白爱情坚贞专一的千古绝唱!似此爱情故事、爱情诗歌类“明珠”均可考虑移来在“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濮水——中华第一爱河两岸表现展示。
以上颗颗“明珠”都辉煌闪耀在风景如画的“桑间濮上”风情文化风光带、濮水——中华第一爱河两岸之时,定然彰显濮阳“桑间濮上”、濮水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增添濮阳文化的魅力和美妙,濮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桂冠将会更加辉煌!
到那时,看中华第一龙、华夏龙都龙文化的来了,看中国杂技之乡、杂技文化的来了,看“桑间濮上”风情文化、濮水——中华第一爱河的也来了,看濮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来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提升,濮阳文化旅游产业兴盛,必将促进濮阳招商引资、招贤引才,各项事业蓬勃发展!㉕
(来源:濮阳网,作者:李瑞典,工作单位濮阳市华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进华龙区支部主委,华龙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濮阳市人大代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