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武隆是重庆的一个自然景观资源大区。
二十多年前,景探老高就经常听驴友说起武隆的铁矿乡、大洞河、大梁子山的神奇壮美。
心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那时候,武隆还没搞旅游开发,更不要说全域旅游了。
这些年,老高经常去武隆,主要是拍摄、宣传。
大概是前年开始吧,就有朋友问去不去“赵云山”?
这个名字老高以前没听说过,心想,可能又是这些年各地大搞旅游业的套路——随便圈个山头,修个大门,编个故事就开始收钱的无名景区。
于是,一次次不屑前往,直到前几天,我们在赵家乡那个无人区体验高山养蜂人的生活时,才因为“不远”而得以见识这个因为乱改名而多次错过的超级自然景观景区。
关键是门票也便宜,20元。
这次我们体验养蜂人生活的位置是在武隆赵家乡一处海拔1400+的废弃房屋,方圆几公里都没有其他村民居住。房屋没有门窗,甚至都没有通电!
那天下午,我们原本打算去天尺坪。一位养蜂人一听“天尺坪”,顿时一脸不屑:那里又热又没啥看的,你们不如去赵云山。
赵云山?我们一行人除了我听说过以外,其他人都没听说过。
本来按我的探寻习惯,肯定要去没去过的地方。但“赵云山”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仿佛“人造古镇”般,所以我一直没想过要去。
在大家都犹豫的时候,养蜂人说:赵云山这个天去安逸哟,海拔1800+,反正离这里也近,开车只有二十多分钟......
“海拔高”、“距离近”,嗯,好吧,去看看吧!
因为根据经验,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海拔高,肯定风景好!
于是,我们踏上了蜿蜒崎岖的山路,向赵云山出发了。
我们的行程就是在这片大山里翻过去翻过来,弯过去弯过来,一路上都是雄奇巍峨的山景,由于海拔高,基本上都是“一览众山小”的千里江山图,不错,很出片。
只是路窄,驾驶、停车一定要注意!
我们导航的目的地是“赵云山停车场”,到了目的地后,停车场倒是很大一片,几乎没车。
一般来说,到了某景区的停车场,都能看到景区大门、接待中心之类的,但我们环顾停车场周围,看不出像景区啊,倒像重庆这段时间很火的“避暑房小区”。
下车一问,果然是一个楼盘。后来看网上介绍,如果不在山上露营,可以在这个楼盘吃饭住宿。
于是,我们继续往山上进发。
终于看到景区大门了。看大门外的介绍,景区除了参观门票每人20元外,还提供露营服务,但没问怎么收费。
在景区大门口的介绍中,使用了“罩云山”这个名字。从老高在景区小半天的感受来看,这个名字倒是非常贴切、形象!
但这个时候,我依然还不知道这个莫名其妙的“赵云山”原来就是几十年前就很有名的铁矿乡大梁子山!
虽然“大梁子”有点土,但在景区的核心区域(观景效果极佳的地段),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叫“大梁子”!
“大梁子”是非常贴切的地形地貌描述,“罩云山”是当地的气候环境特色。我就没搞懂“赵云”和这个山有啥关系?难道就是为了改成“赵云山”而塑了一座雕像?
这个因果关系、时间线都不对吧!
虽然乱七八糟改名让老高迟到这么多年认识赵云山,但实话实说,这个景区真的不错,尤其是对摄影人来说,非常出片!
这里海拔将近1900,这些年山顶上建了二十多座风力发电机组,这无疑又为景区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看点。
由于是临时起意,我们没有查询赵云山的任何资料,所以进入景区后,对景区里面的任何情况都是一脸懵。
驱车行驶在山顶的柏油路上,更是两眼黑——雾太大,两边山下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啥也看不见。
我们只好顺着柏油路一直往前开,直到把我们引导到一个土路停车场。还好,这里有几块景点介绍标识标牌。
停车、开门、下车,嗯,好凉快,看天气预告,武隆是32度,重庆35度,这里冷得发抖,应该只有十几度。
看了这里的景点介绍,原来我们到了“大洞河乡”的健身步道。
这些年各地(包括乡镇)都流行建设“健身步道”,因为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民心工程,老高在这里还是第一次见到收费的。
这个乡政府修建的健身步道,怎么景区来收费了?
另外,这块标牌的制作也很不规范。核心内容(线路图)你为啥弄那么小?怕别人看见?步道图形不完整,白色图框外的步道是一个环道还是两条不相连的道路?
这个图决定了游客是环绕一圈回到停车场还是走回头路回到停车场!
这片杜鹃花海原来是赵云山最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
赵云山有 “万亩花海” 之称,主要品种有阔柄杜鹃、碎花杜鹃、桃叶杜鹃等。
关于杜鹃的花期,老高在网上和当地人口中,听到了三种不同说法:每年冬天至春天、4-5 月、6-7月。我估计是花期较长,从冬天一直到初夏都有,只是盛花期估计是在4-5月份。
其中阔柄杜鹃是世界六大奇葩杜鹃之一,至于怎么个奇葩法,我也不知道。赵云山阔柄杜鹃密集连片区有 1000 余亩,树龄都在数百上千年之间。
由于这里海拔高,在开发成景区之前,少有外人进入,所以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很多地方的高大乔木形成了原始森林。
那些布满青苔的古树,再配以阴雨天时的云雾缭绕,氛围神秘,仿佛置身于绿野仙踪般的童话世界。
赵云山春夏季云雾出现频率达60%,云海持续时间可达12小时。远远望去,山顶常年云遮雾罩,因此,“罩云山”这个名字似乎更符合它的气质!
我们进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山顶依然大雾笼罩,根本看不清四周的状况。
好在我们抱着“来都来了,等等日落又咋样”。因为头一天晚上的火烧云很漂亮、很壮观,可惜我们所处的位置,只能仰头看天,不能好好拍摄。
还好,快六点的时候,大雾逐渐散开,我们终于得以见识了赵云山的壮丽风光。
这是海拔1948米的鹰嘴崖。我们开始走在一条通往这里的小路上,因为雾太大,看不清周边的情况(不知道有这个悬崖),便放弃返回了。
下到一个地图上标注有什么移动咖啡的风机处,有一次开阔的平地适合停车,于是我们在这里拍摄了赵云山的醉美风光片。
这个位置是个山脊(但不是最窄处),也叫山梁(这就是大梁子山的来历),站在这里,两边都可以一览众山小,拍摄万里江山图!
由于我们进景区的时间较晚,对景区里面的景点没做功课,一无所知,所以基本上就是在那个风口等着拍日落。
1800多米的海拔,本来温度就很低,再加上那个风口的风真的很大。
我看好多上来的游客下车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跑了。好在老高有西藏生活的经验,再加上对摄影的执着,坚持在风中摇摇晃晃拍了一些不是很惊艳的晚霞。
赵云山,确实值得一去,尤其是杜鹃花开的季节。夏季除了凉快外,属于淡季,但我觉得对摄影人来说,夏季可能更好。
如果朋友们有机会去赵云山,一定要早上早点进去,我们的20元门票,如果用时间来分配,可能只用了5元,划不来[捂脸]。
但好歹误打误撞认识了赵云山,也不错。
昨天把赵云山的图片发了个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对现在这个名字感到莫名其妙。确实不晓得为啥要改个这个名字?
当然,老高这些年从事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也见识过不少喜欢“改名”的机构、领导、专家。
有些不仅仅是改景区名、改地名,甚至把乡镇、村名都改了,是不是为了以后好跟后人吹嘘:那个名字还是我取的......
你喜欢传统的名称还是“与时俱进”的新名称?欢迎在文后留下您的高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