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寒山
我看到的是后面几个字,台州布达拉宫,冲着这几个字,我来到了金坑。四村合并,金坑也叫四联,为市级第四批传统村落。金坑所处的安岭乡是台州市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乡镇,被称为“台州的西藏”,更高的金坑,自然也成了“布达拉宫”。



经栗树坑,再转道寮坑至金坑,山路十八弯且狭窄,个别路段未有护栏,行车确有点惊魂,好在多年经验,才得以顺利到达金坑。入金坑,必经仙居的红旗渠,此渠开凿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由石长坑水库引出。
- 寮坑



过红旗渠,路向下折了几折,便到了金坑。这是两山夹峙的峡谷,金坑就在右侧的山坡上,因为是侧面,我看到的是一面斑驳着时光的土墙,是不是布达拉宫,多少有点令人生疑,当我站在台州布达拉宫的牌子旁时,才得以确认。



就地取材是大山建筑的惯用方式,因地制宜,是最好的设计方案。树与树之间,原本左邻右舍,在一间屋顶上做了一对夫妻,瓦是土窑闷烧的土瓦,成了树的一床棉被,叠一块石头都能成墙,支撑着山里的一户人家。有些时候,树会老朽,瓦会残破,墙挡不住风口,家哭了一会,眼泪又干。金坑,隐藏在光荫中,顶了个布达拉宫的名,成了久而久之的样子。



一个人走了,来不及擦拭灯笼上蒙着的尘土,灶膛来不及燃完堆砌的柴火。那些被遗忘了的老东西,还可以从一面黄土墙上打开记忆。风和雨,可以从窗户和大门口大摇大摆地进来。年轻人不肯回来,房子只能修修补补,没有能力的,和走了的人,命运只能如此,好在经过一番努力,金坑还勉强有点民宿价值。



现在,到处都是布达拉宫、九寨沟、三亚、仙本那……生搬硬套的越来越多,我还得站在金坑的对立面,验验这个布达拉宫的成色,于是我爬上了对面更高的山坡。透过树的枝杈,我在赌金坑干净利落的一上午,山是安静的,村子也是安静的,错错落落的山坡,我的心神很安定。



在金坑,天堂尖是更美好的传说。天堂尖,台、丽、温三府交界,海拔近1200米,是浙江第三大水系灵江的源头,故也称灵江源,汇集到石长坑水库,经丽水的缙云,回流至台州境内,灵江是台州的母亲河,自天堂尖流出,长达197.7公里。我一步一步走远,站向了长寮岗头,眺望着天堂尖方向,也回望金坑的布达拉宫。

- 永坑


身侧有高山,有圣湖,入夜的灯火,金坑更象布达拉宫,无奈条件限制,在金坑借宿的计划落空。至于金坑的建村史,我无以知晓更多,金坑多旱坡,少量水田,未见有油菜等作物,经济来源可能皆于高山茶,这片叶子才是金坑乃至附近村子的生活。
- 塘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