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天津,这座设卫筑城600多年、被河海滋养的城市,将见证上合组织团结互信、凝聚共识的重要时刻。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记者行走天津,一起去感受它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韵味。
清晨,来到天津西北角,蒸腾的热气伴着老豆腐、茶汤——各色美食的香气唤醒了街巷,开启美好的一天。西北角特色街区汇集了200多家专注于美食的商户,是天津美食文化的宝藏地。浓浓的烟火气是平凡生活中的真挚温暖,也是在街区里蒸腾出的生机与活力。
美食圈儿不仅比拼口味,也在比创意。天津众多建筑地标比如解放桥、天津之眼摩天轮的图案印上了糕点,还有年画娃娃的可爱形象。
“莲年有余”是杨柳青木版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津门小镇——杨柳青古镇,已传承400多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年画时,“勾、刻、印、绘、裱”五道工艺缺一不可,就连胖娃娃的脸都要绘制20多遍,堪称细节控。
漫步天津,年画、泥塑、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容南北,长城、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见证古今。
天津古文化街紧临海河,明清时期,因为漕运的发展,这里成为天津的中心。如今,感受古文化街的魅力,不仅源于历史的悠久,更在于非遗业态的繁荣。相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曲艺之乡”,天津的“茶馆相声”十分出名。已经连续举办多年的天津相声节,今年在古文化街戏楼推出快闪演出,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津味文化体验。
一条条历史文化街区、一栋栋老建筑见证时光流转,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的旧居、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故居等,丰富的历史名人故居是天津珍贵的文化财富。
梁启超先生曾在天津度过晚年,这里是他生活过的旧居,也是天津市第一座名人故居纪念馆。经过一番修缮后,今年4月重新对外开放。“无负今日”这四个字是1925年梁启超先生给北师大毕业生的赠言,百年过去,依然激励着后来者。纪念馆内的沉浸式表演让参观者了解梁启超先生的爱国精神和家风故事,《少年中国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从设卫筑城的京畿门户到引风气之先的近代通商口岸,再到创造中国多个第一的现代工业摇篮;从新中国北方工商业重镇到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开拓向前……一路走来,天津形成了传统与现代融合、本土与国际深度对话的城市品格。
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天津的老街不老,历久弥新,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城市共同成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天津五大道保存有风格多样的近代建筑群落,近年来,五大道不断开拓新业态,打造天津的“城市会客厅”。今年8月初,五大道又更新开放了一处新街区,将原来的车行道改为步行街,它串联起民园广场和五大道公园两大城市地标,勾勒出城市中心诗意松弛的漫步风景线。行走在街区,我们发现地面铺设了特别的砖块,这是在修缮街区过程中发现的百年老砖——开滦砖。开滦砖是当年开滦矿务局砖窑的产品,曾从天津出发远销多国,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出海”建材。
“民园1920街区”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个兼具历史韵味、艺术气息、时尚活力和生活温度的城市更新新范式。在天津,历史不是被封存的标本,而是可触摸、可漫步、可生活的日常。城市的绿荫里、海河傍晚温柔的晚风中,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宜居的细腻与温度。横跨海河的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天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游船+科技”“游船+文化”“游船+演艺’的氛围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中国与上合国家的城市地标、人文景观在光影中交相辉映,寓意各国携手共织发展梦想,让合作之光在时光长河中永续闪耀,共同奔赴美好未来。天津,这座河海交融、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在迎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开启,相约上合,绽放“津”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