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7日,202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陕西榆林市会展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三千余名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的中国图书馆事业”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我国图书馆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此次在榆林举办,不仅是榆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这座能源型城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文化盛会彰显城市软实力
中国图书馆年会选择在榆林举办,绝非偶然,得益于榆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近年来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图书馆学会、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图书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活动包含了开幕活动、闭幕活动、主题会场、分会场等28场学术活动,同期还举办了1.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展览会、“图书馆人之夜”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
其中,图书馆展览会设有公共文化、智慧图书馆、古籍保护、图书馆装备四个展示专区,集中展示行业最新技术与应用案例。同时,图书展销活动以“书香榆林·阅读之美”为主题,汇聚了全国177家知名出版社,展陈图书20万余种,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近年来,榆林市在文化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大手笔投入,构筑起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并创新延伸服务网络,设立296个图书馆分馆与108个文化馆分馆,将优质文化资源输送至基层末梢。
在此基础上,榆林持续探索文化空间创新模式,建成43座兼具现代美学与文化氛围的城市书房、11座专业剧院,以及233处集阅读、展览、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同时打造340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了“市级有地标、城区有特色、镇村有阵地”的全域覆盖格局,为高规格文化盛会的成功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作为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榆林市图书馆以"西北地区最大地级市图书馆"的姿态,展现出强劲的文化辐射力。自开馆以来短短16个月,这座现代化文化殿堂已累计接待读者316万人次,图书借阅量突破93.8万册次,新办读者证10.9万张,以亮眼数据印证了榆林市民高涨的文化热情,也彰显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显著社会效益,成为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引擎。
文化底蕴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榆林,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交融景观。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在此交汇,绘就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河画卷;大漠风光与黄土风情于此并存,展现出别样的地域风貌;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进而塑造了榆林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质。而这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成为榆林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厚根基,并正逐渐成为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动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征程中,2023年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成功入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这无疑是榆林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此为契机,榆林精准地以“非遗活化”作为切入点,积极开拓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崭新道路。先后打造出市级非遗综合展馆、陕北民歌博物馆、非遗专题馆等多个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展示平台,同时,精心设立了县级以上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多达104个,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筑牢了坚实的阵地,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到了2025年春节期间,榆林举办的全国秧歌展演活动更是将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演绎出一场民俗文化与时代潮流共振的精彩盛宴。活动现场可谓人潮如织,热闹非凡,来自国内外的39支队伍齐聚一堂,同台竞艺,超3000名演员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进行“行进式展演”,那充满活力与韵味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目光。现场观演群众超60万人次,线上直播也备受关注,累计在线观看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掀起了一阵民俗文化的热潮。
据相关数据表明,整个春节假期,榆林市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77.17万人次,较以往同比增长8.69%;实现旅游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5.17%,彰显出文化活动对旅游产业的强大带动作用,也让人们看到了文化底蕴激活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文旅融合助推城市转型升级
榆林,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正在努力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转型。榆林市通过“全域联动”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形成了“免费游+消费券+主题线路”的组合拳。
2025年春节期间,榆林推出了冰雪温泉之旅、非遗民俗之旅、沿黄自驾之旅、红色研学之旅、历史文化之旅、边塞风光之旅等6条“陕北榆林过大年”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起古城灯会、无人机表演、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冰雪世界等多元业态。
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春节假期,榆林市累计接待外地游客占比达30%,文旅产业链的延伸效益全面凸显,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力推动榆林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可喜转变。
2025年“清爽榆林”文旅消费季活动期间,榆林发放第三季度文旅电子消费券,为本地居民及游客提供福利,在景区门票、观影、旅行住宿等环节提供优惠与补贴,进一步激活暑期消费市场。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榆林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28.72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餐饮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36.1%,显示出文化旅游业对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
在靖边县波浪谷景区,截至8月底,今年已接待游客26.67万人,其中7月和8月共接待游客超9万人。景区不仅引入了非遗表演、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还安排了无人机、烟花表演,给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波罗古堡景区自去年重新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140.75万人次,日接待量最高达7万人次,成为榆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从2016年起举办的“清爽榆林”系列活动,到如今的中国图书馆年会,榆林正在通过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从“能源之城”到“文化高地”的华丽转身。这座城市用实践证明,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城市软实力,更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黄土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交织构成更为立体的榆林,古老的土地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金秋九月,塞上榆林迎来了一场智慧与书香交融的盛会,也迎来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丰收季节。这座曾经以煤炭闻名的城市,正在用文化的笔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
文/赵一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