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到湖北省,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省会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大城市,既有樱花季的浪漫,也有长江夜游的璀璨;其次是宜昌,作为“三峡门户”,因三峡大坝而闻名世界;还有襄阳,凭借“三国文化”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成为湖北第二大城市。而在湖北的众多城市中,有这么一座城市却显得格外“特殊”——它的名气响彻千年,几乎无人不晓,如今却因“存在感不强”被不少人称为湖北“最尴尬”的城市之一,它就是荆州。
“荆州”这两个字,自带千年的历史厚重感。早在大禹治水时期,“禹划九州,始有荆州”,它便是古代中国的九州之一,此后历经数千年,始终是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战国时期,荆州是楚国的都城所在地(纪南城遗址),当时的楚国在此创造了辉煌的楚文化;到了三国时期,荆州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故事家喻户晓。可以说,提到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楚文化与三国文化,荆州肯定是绕不开的重要节点,这样的“知名度”,在湖北乃至全国城市中都相当罕见。
从地理位置上看,荆州同样具有“先天优势”,它地处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穿城而过,江汉平原的腹地在此铺展开来——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让荆州自古以来就是 “鱼米之乡”;长江黄金水道更是为它带来了便捷的航运,早在古代,这里就是 “商贾云集” 的码头城市。无论是农业基础还是交通区位,荆州都具备成为“强市”的潜力,可为何在如今的湖北城市格局中,它却显得“存在感不足”,甚至还被大家调侃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如今提到荆州,很多外地人的第一反应是“知道这个地名,却没什么具体印象”——不像武汉有樱花与黄鹤楼,不像宜昌有三峡大坝,不像襄阳有古隆中,荆州似乎缺少一个能“出圈”的旅游名片;从经济发展来看,荆州GDP常年位居湖北中游,既没有武汉、宜昌、襄阳那样的产业优势,也没有恩施、十堰那样的特色旅游经济,经济发展“不温不火”;甚至在交通上,荆州也长期处于“短板”状态——直到2012年,荆州火车站才正式开通,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而直到现在,荆州下辖的公安、监利、石首等县(市),仍没有直达荆州市区的火车,人们往返市区与县城,只能依靠长途汽车,这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更严重限制了荆州旅游的发展。
有人说,荆州的“尴尬”,源于“宣传不足”。确实,相较于宜昌大力推广三峡旅游、襄阳依托三国文化打造“古城 IP”,荆州在对外宣传上显得有些“低调”。即便拥有纪南城楚文化遗址、荆州古城墙、关帝庙等优质旅游资源,却未能形成“集群效应”,很多游客来了之后,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古城墙,便匆匆离开,未能深入感受荆州的历史文化魅力。此外,荆州的旅游配套设施也有待完善——古城周边的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等,缺乏特色与品质,难以留住游客。
不过,近年来的荆州,正在悄然改变。随着“荆楚文化旅游区”的打造,荆州开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央视《中国国家地理》等栏目多次报道荆州的楚文化遗址,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荆州古城夜游”、“楚式漆器体验”等内容逐渐走红;交通方面,荆州机场于2021年通航,大大缩短了外地游客的出行时间;汉宜高铁、荆荆高铁(在建)的相继开通,也让荆州与武汉、宜昌等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旅游配套上,荆州古城墙周边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增了楚文化主题公园、文创街区等,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体验荆楚文化。
如今的荆州,正逐渐摆脱“尴尬”,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当你漫步在荆州古城墙上,触摸着千年的砖石,仿佛能听到楚人的编钟声、三国的战马嘶鸣;当你走进荆州博物馆,看到越王勾践剑、虎座鸟架鼓等国宝级文物,便能感受到楚文化的璀璨;当你在夜晚乘船游览护城河,看着古城墙的灯光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便能体会到荆州的浪漫。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还想来湖北荆州看一看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