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敦煌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南行驶约70公里,穿过茫茫戈壁,便来到了那座在诗词中邂逅过无数次的阳关。说实话,当我真正站在古董滩上,面对那座历经两千余年风沙的汉代烽燧时,才发现再好的相机也拍不出眼前这份苍茫。



很多人因为王维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对这里产生凄凉的想象,但真实的阳关远比诗句丰富。登上墩墩山的那一刻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波澜壮阔”——阿尔金山的雪峰在远处熠熠生辉,绿洲与沙漠交织出奇妙的地毯,汉代烽燧依然保持着守望的姿态。风吹过耳畔的声音里,仿佛还夹杂着当年的驼铃和马蹄声。



现在的阳关已经不再是荒凉的代表。这里有大片的葡萄园和防护林,清泉潺潺流淌,景区内甚至还建起了颇具规模的博物馆。我特别喜欢那个仿汉风格的关城,通关文牒体验特别有趣,拿着仿古文书让“守关将士”盖章放行的瞬间,真的有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


一定要去逛逛王维雕像下的边塞诗词苑,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彩诗篇被雕刻在一个个巨石之上,散落于戈壁之中,站在这里,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说有些风景需要用心感受。阳关最打动人的不是某个具体景点,而是那种历史与当下交织的厚重感,是站在文明交汇处的震撼。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想,为什么说阳关的壮阔相机拍不出来?可能是因为镜头能捕捉色彩和形状,却装不下穿越千年的风声,也记录不下文明交汇的悸动。有些地方,真的需要亲自站在那里,用脚步丈量,用心去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