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九日清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候机厅内,济南市教育局赴重庆武隆援派教师一行人集结出发。肩负使命与期盼,我们跨越千里,奔赴“鲁渝协作”目的地——重庆市武隆区。
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湿热的风裹挟着山城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登上武隆区教育局的接机大巴,倦意全无,心中满是对未来支教生活的憧憬。从机场到武隆,车程约两个小时。驶离高速,汽车开始在盘山公路上迂回攀升。窗外,山峦如黛,连绵起伏,仿佛被墨绿浸染。公路如绸带缠绕山间,时而飘入云端,时而垂落谷底。青山叠翠,溪水蜿蜒,大自然以最朴素的笔法,勾勒出武隆葱茏的轮廓。
下午四点半,抵达凤溪小学。学校地处“凤山”脚下,得“凤”之灵韵,又毗邻蜿蜒流淌的“长途河”,潺潺溪流绕校而过,纳“溪”之活水,故名“凤溪”,寄寓了萃取天地灵气,文脉源远流长之美好愿望。据说,校址原是平掉一座山头而建,聆听着这番介绍,不禁对当地为了教育、为了下一代的“愚公移山”精神肃然起敬。校门开阔大气,“凤溪小学”四个字在夕阳中熠熠生辉。步入大厅,左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幅大红色中国地图,标注着各省市特产,让孩子们心有家园、胸怀祖国。厅中央立着一座一人多高、展翅欲飞的木质凤凰雕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象征着吉祥与重生,于楚文化里,它代表着高贵、理想与飞翔。后来得知,凤凰不仅是学校的校标,更是学校的精神图腾,承载着“让每一个孩子乘风翱翔”的教育理念——老师们衷心祈愿每个孩子都如凤鸣九天,翱翔四海。
凤溪小学的带头人冉玲历书记及校委会一班人热情迎接了我们。冉书记干练飒爽、雷厉风行,行事果决又心怀热忱,一如武隆人给我的初印象:真诚、爽快、有担当。简短的欢迎仪式上,她提出支教“五个一”任务:带一门学科、指导一个年级、带一名徒弟、讲一堂公开课、做一次讲座。来武隆前,虽早已做好全力以赴、踏实勤勉努力工作的准备,但这番话语仍让我们倍感责任在肩。
漫步校园,很容易被这里的气氛感染。学校规模颇大,拥有六十四个教学班,教室宽敞明亮,“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先进齐全。运动区域规划有序,标准塑胶跑道如彩虹环绕,风雨球场、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上尽是孩子们欢快奔跑的身影。一所山城小学,竟拥有如此现代化的设施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惊喜之余,更生钦佩。
凤溪,不仅景美、校美,人更美。
抵达凤溪的当日,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学校提前为我们联系了宾馆入住,但考虑到每日百元的费用,我们几位老师决定租住民居。为确保不影响九月一日开学,我们紧锣密鼓地四处找房,学校领导与老师也热心帮忙打听。三十日一整天,我们不断打电话、看房子,所遇到的每一位武隆人——无论是街边老人、出租车司机、物业人员,还是房主中介等,都那么热情、友好、善良。一日奔波二万余步,腰腿酸软,心情焦虑中带着暖意。还未正式上班,我已深深喜欢上武隆——因为这里的人,爱上了这座城。
真正融入工作后,更感受到武隆同事的善良、真诚与热忱。学校实行年级长负责制,我所在的二年级组年级长谢老师,是位年轻漂亮、坦率豁达的姑娘。她耐心向我介绍作息制度、备课方式、作业布置等,帮助我快速融入集体。办公室同事很年轻,充满活力,她们耐心给我讲解两地生活方式的不同、教育的差异,及时提醒我各种注意事项。我们聊学生、谈教学、分享经验,彼此启发,互相学习,和谐融洽。
尤为难忘的是九月一日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庄严隆重,孩子们身着鲜艳的校服,红领巾如火苗般跃动。他们手举彩色气球,面向国旗高唱国歌,一张张小脸庄重而明亮。
冉书记作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讲话。从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讲到民族大义,从个人理想讲到国家未来,言辞铿锵,饱含深情,极富感染力,听得人心潮澎湃。校歌《乘风》也在升旗仪式上正式发布。悠扬的旋律响起,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响彻校园:“当铃声轻响,雏凤歌唱。梧桐正回响,有梦就飞翔……”歌声回荡,彩球升空,我不禁湿了眼眶。有什么比见证理想与希望的起飞更令人感动的呢?
一天的忙碌过后,我独自漫步操场,远望苍翠的青山。晚风自山间吹来,带着树木与泥土的清香,轻柔而凉爽。几个嬉戏的孩子看见我,远远喊道“老师好”,继而欢笑着跑远。凝视着他们消失在教学楼后的背影,不禁微笑——孩子如此美好,教育如此美好,一切都充满勃勃生机。
武隆的天气依然炎热,但风已悄悄带来秋的讯息。这里的风很轻很软,吹过教室窗棂,拂过孩子的笑脸,浸润每一个平凡却珍贵的教育瞬间。风里有济南的泉韵,有武隆的山魂,更有两地教育人共同的教育梦想,在绿水青山间,生生不息。
我深知,这场跨越山河的约定,才刚刚开始,支教并非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滋养。我们带来济南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也学习武隆教师扎根山城的坚守与匠心;我们分享教育资源,也收获彼此的淳朴与智慧。从济南,到武隆,作为同样热爱教育的追梦人,我们将彼此照亮,共同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向光明的希望之路。
(文 / 陈桂珍 济南市天成路小学赴重庆市武隆区凤溪小学支教教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