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清晨8时,我们收拾好行囊,怀着对圣湖的向往,向着念青唐古拉山脚下的纳木错出发。
纳木错,藏语中意为“天湖”,不仅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之一、中国第三大咸水湖,亦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二大咸水湖。它静静卧于当雄与班戈两县交界地带,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由古近纪至新近纪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孕育而成,是一座典型的断陷构造湖。
在藏地文化中,纳木错的意义更为厚重——它是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的第一圣湖,与玛旁雍错、羊卓雍措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
湖的四面分别矗立着四座寺庙,每到藏历羊年,无数藏传佛教信徒都会不远千里来此转湖朝圣,让这片澄澈湖水浸染了浓厚的神圣气息。
车刚驶出城区不久,天空便飘起了细密的雨丝。9时40分,我们抵达一处服务区,远处虽设有观景台,可雨雾如轻纱般漫过天地,周遭的山峦与湖景都隐在朦胧里,只能瞥见一片模糊的轮廓。
直到11时,天空终于放晴,只是冷风裹着高原的凉意扑面而来。我们来到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在刻有“那根拉”的石碑前驻足,迎着风拍下照片,为这段旅程留下第一枚清晰的印记。
11时40分,晴空万里之下,纳木错景区的大门终于出现在眼前。买好门票后,我们搭乘景区大巴,约30分钟车程便抵达湖边。
那一刻,所有期待都有了回应: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静静伫立,蓝天白云仿佛凝固在天际,碧绿的湖水顺着视线铺展至远方,水天一色间,每一寸景致都美得让人屏息。我们纷纷举起相机,想将这圣湖的壮阔与澄澈定格,却觉得镜头远不及双眼所见的震撼。
15时30分左右,怀着不舍,我们踏上了返回拉萨的路。历经4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拉萨时已近晚上7点,暮色正温柔地笼罩着这座古城。
此行最难忘的,除了纳木错的美景,还有高原赠予的小小“印记”——在湖边时,虽未觉明显不适,却发现嘴唇微微发乌,这是轻微高原反应的信号。或许,这份“小代价”,正是领略圣湖之美时,一份独特的纪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