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发布了朝阳区花园城市阶段性建设成果。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朝阳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近1.7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500余公顷,居全市第一。今年十一前,朝平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等将开放。2026年,朝阳区将新建十八里店凤冠公园、红领巾公园二期,推进全龄友好公园建设,改造6处郊野公园,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绿道骑行体验。
朝平公园等十一前开园
今年,朝阳区以“一园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叶”的布局持续深化花园城市建设,实施平原重点区域造林绿化300亩,685亩的朝平公园将于十一前开园,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9月底部分开放。同时,朝阳区启动建设北京国际人才公园,打造4处百姓身边花园,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让市民“推窗见绿、推门入园”。
特色公园已经成为朝阳区的一张绿色名片。目前,北小河公园、大望京公园等3处公园已完成全龄友好改造,兴隆公园、常营公园等8处绿隔公园实现提升功能,庆丰公园打造了20余个品种、2万余株丁香的“丁香园”,元大都公园培育了56个品种、万余株海棠的“华北最大海棠园”,北小河公园及滨水绿地栽植了30个品种、5000余株樱花,明年春季将带来“乘船赏樱”新体验。此外,奥森花田野趣、温榆季节性花海、朝阳公园多元景观、老君堂公园猥实花瀑等,共同构成朝阳四季皆景的城市画卷。
今年,朝阳区还启动了138公里城市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二期建设,构建两环绿道骨架,实现与通州、丰台绿道接驳,让绿道成为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绿色动脉。“我们建成了北小河4.2公里樱花滨水绿道,打造了亮马河2.0版新亮点,让市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李大鹏介绍,朝阳区还推进坝河生态艺术水岸建设,将开通15公里游船航线直达城市副中心,水绿交融的生态网络让市民出行更通达也更诗意。
明年将改造6处郊野公园
朝阳区进一步探索人、城、自然融合的新模式,通过举办“北京朝阳花园节”系列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公园+”模式,既提升了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今年的第二届“北京朝阳花园节”期间,10家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33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公园周边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
在城市公园建设创新方面,朝阳区也有新尝试,将台坝河南北绿地项目创新开展体育用地与绿化用地融合研究,打造花园式体育健身场景,形成全市花园城市融合示范。太阳宫日晟花园创新采用分层供地形式,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与城市空间融合,塑造复层的花园城市空间示范。
明年,朝阳区将新建十八里店凤冠公园、红领巾公园二期等公园绿地,推进全龄友好公园建设,改造6处郊野公园,提升绿道骑行体验。“明年的绿道提升将聚焦断点联通,我们将尝试在断点上架桥,以满足绿道骑行的体验感,同时打造更多花园式片区。”李大鹏透露,明年朝阳区还将进一步织密绿道网络,建设层次清晰、体系完善、类型丰富的绿道,深化“公园+”的模式。目前,朝阳区有3个市级公园活力圈、16个区级公园活力圈,明年将围绕公园活力圈,不断推动公园与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城绿深度融合,让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打造业态丰富、市民喜爱、绿色发展的公园活力圈,朝着“森林环抱、公园相伴、场景交融、多彩繁花”的目标迈进。
68处无界公园解锁多元体验
“十四五”期间,朝阳区以造林绿化、“留白增绿”为抓手,累计新增造林面积约1.7万亩,东风迎宾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一期等大型绿隔公园相继亮相。“大尺度绿化看朝阳”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目前,朝阳区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近1.7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500余公顷,稳居全市第一。
公园不仅是生态载体,更是民生空间。朝阳区创新构建“全民共享、全时开放、全域连通”的无界公园管理体系,全区68处无界公园开放面积超2100公顷,打破围墙界限,让绿色融入城市肌理。同时,践行“护幼尊老助弱”理念,建成12处全龄友好型公园,完成16处绿隔公园功能提升——儿童在游乐区嬉笑,老人在健身步道漫步,野生动物在植被间栖息,公园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家园”。
绿道建设是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区规划绿道总长440公里,目前已建成约310公里,“十四五”以来新增100.3公里。40公里“五乡十园”网红绿道串联7个绿隔公园,成为市民打卡胜地;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绿道连通两大商圈,实现“购物赏景两不误”,“行有花香、驻有小景、闲有泛舟、品有文化”的诗意生活画卷照进了现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胡克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