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敲下木槌,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千年古运河的历史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记者 陈中秋 摄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含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运河,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时期,贯通于隋代,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全长3200多公里,是南北物资运输、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在2500余年的悠久岁月中,它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之一。
杭州因运河而兴,是唯一同时保存有三条河道(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部分遗存的重要段落,遗产河道总长约110公里。船行河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运河犹如一条飘逸的丝带,自南向北贯穿主城全境,带来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蜿蜒千里、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滋养了这里的百姓,也孕育了“钱塘繁华”,千百年来大运河已经深深融入杭州人的生活。
记者 陈中秋 摄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后,下一个十年的开启之年,运河遗产保护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为此,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推出“运河共生计划”系列活动,邀全城共赴这场文化之约。
作为“运河共生计划”的一部分,该中心特别联合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推出“运河新十年·漫步千年韵”全民Canal Walk活动,邀请杭州市民一起来“走运”。
活动分为线上推荐路线+线下走运打卡两个部分。
线上部分:你可以在橙柿互动APP橙友圈#天气小姐姐#话题下,发帖推荐/设计一条你最喜欢的“走运”路线,包括该路线沿途有哪些好吃、好逛、好玩的地方都可以告诉我们,注意,每条路线至少需要包含一个大运河遗产点。
线下部分:我们将从全部市民推荐的路线中,优选其中4条路线,在金秋季节邀请运河相关专家带队,每条路线征集15位橙友一起参与实地走读活动。
一起跨越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拱宸桥,行走在布满青石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或是到西兴老街、塘栖古镇,感受青砖白瓦间承载着古杭州的历史底蕴;又或是逛一逛成为小型博物馆的富义仓、运动休闲的时尚聚集地小河公园等,这些嵌在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上的璀璨明珠,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有故事,伴随着烟火气,历久而弥新。
杭州段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起六个独具特色的遗产点,就让我们沿着这条千年水道,重新认识一下它们。
拱宸桥
记者 陈中秋 摄
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城隍山上看火烧,拱宸桥头乘风凉”,杭州人的这句老话道出了百姓对拱宸桥的喜爱。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地标,也是古时杭城通往外界的起点。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重修,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
民国时期,拱宸桥边非常热闹,在拱宸桥上可以看到一座钱运茶楼,它的前身是荣华茶园,也是杭州第一家电影院“国益戏院”即“大众电影院”,旧时的拱宸桥一带茶馆可谓一绝,有四大茶园,分别是天仙茶园、荣华茶园、阳春茶园、富仙茶园。其中的天仙茶园,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就曾在此唱戏。
拱宸桥对于杭州来说,不仅仅是一座连接交通的石桥,还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与情感记忆。作为杭州水路的“北大门”,这里曾是漕运往来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也曾是杭州人乡愁的重要坐标,看到桥就到了家;这里还曾是近现代杭州的工商业中心,杭州的麻纺印染业、仓储运输业、造船业在这里萌发……拱宸桥作为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点,已成为杭州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记者 陈中秋 摄
拱宸桥西侧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同样是六大遗产点之一,也是杭州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的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兴于清末民初,从早期农耕文化到近代工业厂仓文化的转变,再到现在城市商贸商住旅游景区文化的发展历程,都是“缘由运河”,是运河边江南集镇的缩影。在7.83公顷的历史街区中,不仅保留了近现代工商业的厂房、仓库、商店、船埠、码头,还保留了大量涵盖了杭州近代各个时期特征的民居建筑。
沿运河的住家、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20世纪50、60年代的简易“公房”、80年代的“筒子楼”等,几乎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城市民居类型。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了一桥、两街、两庙、四里弄和五馆。一桥拱宸桥,两街就是运河特色老街“桥弄街”和“桥西直街”。两庙就是这里记述草根夙愿的传奇“张大仙庙”和“财神庙”。四里弄是这里延续城市记忆的近代居民里弄——吉祥寺弄、如意里、同和里、敬胜里;五馆是旧仓库、旧厂房有机更新后的新文化空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这里特别适合带着孩子前来,看看运河风景,了解运河的独特文化,感受运河魅力。
富义仓
富义仓遗址,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由于当时杭州粮食告急,浙江巡抚谭钟麟在此购地,历时四年建成粮仓,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
它面朝运河,是当时杭州的“三大粮仓”之一。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五万石谷物,还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这里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
富义仓的南门有一个装卸货的码头,大批“皇粮”从这里出发,上交京城国库,算得上是京杭大运河南北漕运的重要节点。它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
富义仓往南三四百米,就是御码头,据说,乾隆下江南,都会在这里下船。
伫立在运河畔140多年,作为杭州仅存的一个古粮仓,富义仓见证了杭州仓储、码头装卸等经济业态的兴衰。
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2024年,富义仓又进行了一轮新升级,焕新呈现了展示馆、文创研学空间和运河文化交流中心等区域,市民游客能了解富义仓这个古代粮仓遗址的前世今生。
凤山水城门遗址
记者 陈中秋 摄
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只有两处水城门入选遗产点,一处是苏州盘门,另一处就是杭州凤山水城门。
很多杭州人可能经常坐公交车路过“凤山门站”,但这个城门已无迹可寻,对它的唯一认知,大概只有一句“凤山门外跑马儿”。
其实,历史上的凤山门有陆门和水门各一座。往后倒退800多年,这一带邻近南宋皇城北门和宁门。
元朝末年,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江浙地区发展壮大,占据杭州后,他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着手对杭州城垣进行大规模改建,南缩东扩,曾经的南宋皇城被划到城外,曾经的皇城北门一带,变成了南城门——凤山门;同时在城内运河中河龙山河交接处建了凤山水城门,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钱江之水,“自龙山河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
几经纷飞的战火和历史的变迁,杭州诸多城门遭遇损毁,只有凤山水城门被保存了下来。1986年,凤山水城门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凤山水城门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
广济桥
出杭州主城区沿运河向东北而行,在塘栖古镇也有一处地标性遗产点——横跨运河的广济桥。
广济桥建于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最初建成的是七孔长桥。曾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时,为了使桥基更加结实,用木材、石块把桥两侧的孔各填掉一只,于是石桥变成了五孔桥。后来又经历多次修葺,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又恢复七孔,才改名为广济桥。
塘栖古镇因运河而兴盛,元朝末年,起义将领张士诚开辟了江南运河杭州段自塘栖至湖墅的新航道,运河岸边的塘栖逐渐成为江南重要的水陆码头,商贸开始发展,小镇初现雏形。 到了明代,塘栖成为江南水路交通的运转中心。塘栖至杭州城里正好是一天的水路,所以杭州出发的商旅们大多在此留宿。正是因为这一契机,四邻八乡的物产便顺着运河来此贸易,大大小小的商号应运而生,集散于镇上,塘栖的水陆码头便开始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使得塘栖这个小镇名噪一时,被誉为“明清江南十大古镇之首”。
塘栖是典型的水乡,处处是河,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还都建有一长溜“美人靠”。塘栖物产丰富,尤以枇杷和各色传统糕点蜜饯闻名。
塘栖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乾隆御碑、水利通判厅遗址等。
西兴过塘行码头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这是白居易笔下的西兴驿。西兴古镇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据不完全统计,涉及西兴地域地名的诗篇,就有300首之多。这里也是浙东运河西起点,也曾是与钱塘江的交汇口。古称固陵、西陵,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因运河而兴盛。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最南段落,西起杭州西兴古镇,流经绍兴,东至宁波甬江并注入东海。
明万历年间,由于在西兴中转的船运货物大多需过塘翻坝,在这一带形成了过塘行这种特殊行业。过塘行即转运栈,在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之间,当船只无法直接通航时,有专门的人负责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之间的货物、人员转运工作。据《西兴镇志》记载,自清末至民初时期,西兴共有过塘行72爿半,挑夫、船夫、轿夫、牛车夫等从业人员达千人,成为名震江南的货物集散中心。20世纪20年代,杭州萧绍公路通车后,西兴市面逐渐衰落。
目前,西兴还存留有众多过塘行建筑和码头、西兴驿遗址、大城隍庙遗址、曾连通浙东古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闸门——永兴闸遗址等。如今虽已不见昔日喧嚣,但走在西兴老街上,看着两旁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触摸那些可以拆卸的木板排门,仍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新闻延伸
走运-Canal Walk(运河漫步)打卡小程序上线
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的“运河共生计划”系列活动中,除了与都市快报共同推出的全民Canal Walk活动,还有一个“好运连连看”杭州运河遗产打卡互动活动,将于10月1日上线“杭城迹忆”平台,你可以前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点,解锁“边逛边拍边赢奖”的快乐,为运河保护注入新活力。免费领取限量版明信片限量200套的“好运拍拍”拍照明信片即将上线,一套6张、先到先得。可以先线下领取明信片再去打卡遗产点,每张明信片都藏巧思:印有遗产点介绍与出片点位,还带精致镂空设计,既是拍照“神器”,也是实用指南。照着卡片去6个遗产点“对景打卡”,每一步都像解锁“运河寻宝游戏”。
领取时间:10月1日起,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开馆期间每日9:00—16:00,领完即止。
领取地点: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前台(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336号)
10月1日起,在杭州园林文物局公众号菜单栏中找到“杭城迹忆”,点击顶部“‘好运连连看’杭州运河遗产打卡互动”主题轮播图,或点击右下角悬浮的活动按钮进入“走运-Canal Walk”小程序,正式开启运河遗产点打卡之旅。
当你身处大运河杭州段任意一处遗产点范围内时,打开小程序后会自动识别,并且定位到所在遗产点;市民游客可在地图上点击“立即打卡”,即可解锁对应遗产点精美海报,打卡成功。
活动期间,当你成功打卡完6个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点,小程序内6个遗产点图标全部点亮,还有机会兑换限量版“好运”包,把运河的祝福与心意带回家。
橙柿互动 记者 余夕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