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贵州旅游的游客会发现,六盘水的荒废景区真不少,例如之前非常火爆的老王山景区就是六盘水荒废景区的代表。在六盘水南部的盘州市,就有一个已经荒废的小景区——大洞竹海。
大洞竹海,又叫做老厂竹海,位于盘州市东部竹海镇,总面积82.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10.7平方公里,由竹海、大洞、杜鹃花海三个景区组成,属省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的竹海主要分布东部,尤其是东北部,其中以赤水竹海最为有名。西部地区,由于海拔比较高,气候比较冷,因而竹海非常稀少,只有黔西南一带有成片的竹海。而盘州的大洞竹海和黔西南是毗邻的,因此能够生长出大片竹林,核心面积有3万亩。
大洞竹海的标志性景点是狗跳岩,这里是竹海最高点,是俯瞰竹海的最佳地点。登上狗跳岩,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野。这绿色并非单调的绿色,而是由浅至深、由嫩黄到苍翠的渐变。微风吹过,绿野波涛起伏的,绵延如海。早晨,薄雾弥漫,竹林仿佛飘在云端,朦胧欲仙。当太阳缓缓升起,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连绵起伏的竹海上,竹海好像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听风涌竹啸,纳盛象于怀。叹天地之博大,感人生之豪迈。
竹园溪是竹海中一处曲径通幽的小景点,位于老厂的席草坪居委会,现有三百户人家。住在竹海中是什么感觉呢?风拂翠竹声声脆,月照幽林处处明。在竹林中漫步,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里有人家,有清溪,如果下了一阵雨,就有“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意境了。
竹海之中还有一座寺庙,原名太阳庙,位于莲花山顶,始建于1994年,分为东、中、西三座院落,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财神殿、东王殿、城隍殿、孔殿、藏经阁、戒坛、斋堂、学戒堂、大悲坛、领生殿、退居寮等建筑。在竹海寺中,可以“闲寻竹寺听啼鸟,吟倚红楼恋落晖。”别有趣味。
竹海中另一个重要的景点是大洞,位于十里坪村,当地称为“十里大洞”。溶洞由五条洞道组成,总长1660米。1990年,人们再次发现了古人类遗迹,1992年到1996年,六盘水文物管理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在此进行了三次发掘,获得2500多件石器和2枚古人类牙齿化石。遗址的年间为30年万年到13万年前,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该发现入选了1993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竹海内,有非常出名的全竹宴,主要的菜品有竹菌、竹筒、竹荪、竹笋等。竹海之中还有竹根水,是竹子根部净化过的天然水,可以直接饮用,含有偏硅酸、锶、钙、镁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本草纲目》中记载:“性寒,清热解毒,可当药饮,此乃神水也”。夏天时,住宿在竹海镇,品尝全竹宴,饮竹根水,真是人生难得的清闲。
竹子,也是造纸的重要的材料。古法造纸,是竹海一带的传统技艺之一。造纸以嫩竹为原料,每年新竹长成时开始制作。工具简单,工序复杂,周期需三四个月。当地流传一句话“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需用工,外加一口风。”以前,竹海镇一带90%的居民都从事过古法造纸,所造之纸远销国内外,当地有“嫁人要嫁造纸人、日头不晒雨不淋”的民谣。
竹海的古法造纸技艺是董氏家族引进的,根据《董氏家谱》记载。康熙年间,董氏祖先耀先公于普安州十里坪移居老厂,弃耕从艺于蔡伦之术。乾隆年间,董氏发现造出的纸张质量不佳,原因是原料问题。于是董氏到四川罗山地区引进优良竹种在老厂种植,最终才成功造出了质量上好的纸张。如今,造纸早已被机器取代,古法造纸成为了盘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海之中曾经修建了古法造纸体验馆、竹工艺体验馆,相必现在也已经倒闭了吧。
大洞竹海的海拔1500—2100多米,是六盘水最佳的避暑胜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外省游客来竹海镇避暑。漫步于竹林间,可观“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的青翠欲滴,可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风骨,可探“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的月夜秘境,可享“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的悠哉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