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广东的夜空被两种光点亮:一边是城市里璀璨的霓虹,一边是增城、惠州、珠海等地营地连绵的帐篷灯。从白天到黑夜,一顶顶五彩帐篷像城市“第二皮肤”,在公园、海滩、山顶甚至城市草坪上迅速铺开,成为黄金周最醒目的风景线。
这一热潮不仅发生在广东。从武汉东湖的“帐篷围城”,到敦煌鸣沙山下的“沙漠星空营”,再到北京怀柔的“野奢帐篷酒店”,全国多地出现“酒店冷、帐篷热”的倒挂现象。
相关旅游专家认为,一场由帐篷引领的“住宿革命”正悄然重塑中国假日旅游的生态图谱。
露营经济持续火热
从各地文旅部门透露的情况看,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露营已非小众尝鲜,而是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升级。
广州从化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游客可自带帐篷来园区露营,但不能带大功率电器,不能过夜;深圳滨海露营持续火爆,大鹏半岛的东西涌、杨梅坑、较场尾等滨海区域成为“帐篷天堂”,大鹏半岛较场尾、西涌海滩实施“限流不限时”政策,允许游客过夜驻扎,增设星空观测台和冲浪教学点吸引年轻群体。其特色玩法还有无人机航拍服务兴起,提供付费跟拍“海边日出大片”;部分高端营地引入房车影院设备放映露天电影;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主打“主题房车+特色木屋+野奢帐篷”的复合露营体验;清远英德积庆里仙湖旅游度假区服务人员透露,区内露营基地国庆期间营位几乎全部订满。
武汉街头的帐篷。
这个国庆假期,最先因露营出圈的城市是武汉的“帐篷围城”:官方解释说,由于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的INTIME音乐公园10月3日举办音乐节,门票不指定具体位置,所以年轻人来这里,提前在晚上搭起帐篷通宵排队,为的是能早点入场,在音乐节里给帐篷占个好位置。业内人士注意到,东湖绿道、汉口江滩等地形成的“帐篷社交圈”,显示年轻人正通过露营重构旅游场景:通过“露营搭子”小程序组队,平均每顶帐篷周边形成4-6人社交圈,主题包括桌游、手冲咖啡教学、星空摄影;周边便利店露营相关商品(冰袋、驱蚊液、一次性餐具)销售额同比增长210%,便携式投影仪租赁量增长400%。汉口江滩形成“车尾箱市集”:120辆私家车打开后备箱,售卖手作咖啡、文创饰品、露营装备,单日最高营业额超8万元,其中露营灯、便携音箱占销售额45%;70%摊主为90后,60%顾客表示“专程为露营氛围而来”。
成都兴隆湖湿地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推出主题化营地,如三国文化cosplay区、熊猫保育观察区。政府联合环保组织设置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系统,鼓励游客参与生态维护,创新模式:“无痕露营”倡议下,超七成参与者使用可降解餐具,离场时主动清理垃圾可获赠市政发行的电子纪念勋章。
杭州由于西湖核心景区管控严格,余杭区径山镇、临安天目山脚等郊区涌现新兴营地集群,当地村民改造闲置农房为民宿+露营综合体,提供农耕体验项目,阿里云ET城市大脑接入主要营地数据,实时监测人流密度并向导航APP推送避堵路线建议。
这股露营的浪潮正深刻改变着旅游住宿市场的格局,一些景区周边酒店“冰火两重天”:在热门自然风光景区周边,高价酒店遭遇“降温”。以杭州西湖周边为例,部分高端湖景酒店国庆房价虽维持高位,但入住率下降明显,相反,杭州千岛湖、临安等地环境优美的合规露营地预订火爆,一“篷”难求。
沙滩也是帐篷区。
另外,露营已从单纯的住宿形态,裂变为融合市集、音乐会、户外运动、自然教育、剧本杀等元素的综合体验场景。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提供“露营+主题活动”服务的商家订单量,是单纯提供营位服务的3倍以上。
解开“帐篷革命”的驱动密码
一位从事户外产品服务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帐篷取代传统酒店成为新一代“旅游特种兵”的优先选择,背后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1.经济性与灵活性的双重诱惑:在追求“性价比”的当下,动辄千元的高价酒店房费令不少游客望而却步。自带帐篷或租赁营位成本显著降低,且时间、地点选择更为自由。尤其在景区周边,帐篷提供了“住在风景里”的高性价比方案。
2.Z世代主导的旅游价值观迭代:年轻一代(Z世代)成为旅游消费主力。他们厌倦标准化、同质化的酒店产品,渴望深度融入自然、获得独特体验和社交互动。露营满足了其对个性化、沉浸感、社交分享(拍照打卡)的核心诉求。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露营美学”内容的病毒式传播,不断强化其吸引力。
3.后疫情时代对健康与自然的渴求:三年疫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走向户外、拥抱自然、追求身心放松与疗愈成为普遍需求。露营提供了远离人群密集空间、在开阔环境中自由呼吸的解决方案,契合了后疫情时代的心理需求。
4.供给端优化与政策东风:各地文旅部门积极推动露营产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建设更多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露营地。如文旅部等十四部门在2022年就发布《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户外装备的普及化、轻量化也大幅降低了露营门槛。
是旅游市场的一次迭代
记者注意到,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介绍这股露营热潮时认为,国庆黄金周的这场“帐篷革命”,是中国旅游市场一次深刻的自我迭代。它宣告着新一代旅行者正用帐篷投票,选择一种更亲近土地、更注重体验、更具社群温度的生活方式。
记者注意到露营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如番禺亚运城滨江公园之前就爆出露营区每天清运垃圾比平时高出一倍,广州12345热线接到该公园“露营音响噪音”投诉明显增加,需要城管到场劝导。佛山三水、深圳大鹏也发现网络平台私下收客的“野营点”,现场无消防器材、无应急通道。
露营跨界融合案例。
网友建议文旅加快制定并落实露营地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打造“露营+”精品生态,避免同质化竞争,鼓励露营地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开发主题化、差异化的“露营+”产品。完善产业链与提升服务,解决游客“装备重、搬运难、服务缺”的痛点。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林清清告诉记者,她注意到今年十一黄金周武汉街头露营出圈了,她之前在武汉读大学,印象最深的是在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夏天人们会铺张折叠床通宵露天睡觉,以度过炎炎夏日。她认为,这次武汉以街头“露营”出圈,只是此“露营”已非彼“露营”。露营经济之前就存在,国内主要是户外一族的选择。然而,疫情期间“露营”彻底火了,人们用露营微度假来满足特殊时期休闲游憩的需求。疫情后,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人群出现报复式的周末特种兵式旅游。
近期整个文旅行业又出现新的一些现象,比如主理人经济的兴起提供了非标经济业态和灵活就业机会,还可以为Z世代提供情绪价值。总之,Z世代不再被动买单,不再被标商和奢侈品所裹挟。黄金周“露营”现象也是Z世代在黄金周用行动投票的一次回应。街头露营火爆是年轻人为主力的一种休闲度假游的转向,不再甘心“被宰”,更注重自身体验,同时又很经济节约的一种做法。
她认为,旅游业界必须面对这种转向,一种更多元的住宿选择不仅在黄金周,在任何时候都会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选择。旅游业界必须及时调整,提供高性价比、高舒适度和更有情绪价值的产品才能留住Z世代人群。
南方+记者 项仙君
【作者】 项仙君
南方探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