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阿姨,来听我讲讲‘四进士’牌坊的故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潮州牌坊街上,稚嫩的讲解声在熙攘人群中格外清脆。身穿红马甲的小小讲解员们,用纯真童声为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这抹动人的“志愿红”,遍布潮州各个角落。双节期间,在潮州市县两级社会工作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各级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超450场次,提供服务时长超5.4万小时,全市共有超1.2万人次志愿者,以专业服务和温暖笑容,让“志愿红”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名片。
在湘桥区,为应对假日古城客流高峰,潮郡文化志愿者联合会、潮州弘德寻失志愿者联合会、潮州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义警志愿者协会、“秋晖”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主动响应,与机关干部协同配合,以“分时段、定岗位、明责任”的方式,在古城核心路段开展全天候轮岗服务。
在古城下水门的青年志愿者驿站,“请问广济桥怎么走?”“往前走就能看到,累了驿站里还有水和小点心,可以歇歇脚。”这样的对话每天反复上演。这个临时驿站和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已成为游客探索古城时最安心的“求助点”。
据潮郡文化志愿者联合会党支部书记林炯彬介绍,本次双节期间该组织共招募了约250名志愿者,主要承担下水门周边的交通疏导和便民服务工作。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服务背后,是志愿者们对古城每一寸土地的熟悉与热爱。他们化身“活地图”与“导航员”,用亲切的指引与周全的服务,成为保障古城游览顺畅有序的关键一环,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潮州的温度与热情。
除了基础的引导服务,文化传承更是这个假期志愿服务的特色。在湘桥区博物馆,学生志愿者们站在展品前,为游客细致讲解潮州传统文化。“我自愿报名,成为了馆里的一名志愿讲解员。”负责潮州钱币发展史展厅公益讲解的志愿者许妤悦语气中带着自豪,“能用自己的讲述,向更多游客展现家乡文化的魅力,这件事特别有意义。”
文化传承的足迹还延伸到百里之外的饶平大城所。大城所文化促进会的志愿者们既为游客详解“所城防御体系”的军事智慧,又提供道路指引等便民服务。“讲解时能结合老物件讲典故,比看介绍牌生动多了。”来自福建的游客李先生的赞誉,道出了志愿服务的专业价值。
当文化馨香在潮州弥漫时,另一抹“志愿红”正忙碌在城市的交通动脉上。每天清晨6点,饶平县钱东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身着红马甲到高铁饶平站,开始长达10小时的服务。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许若潼立刻上前帮忙提行李;发现拄拐杖、面色不佳的旅客,吴泓鑫与施泽熙迅速协调轮椅护送进站;面对携带多件行李的宝妈,志愿者们分工协作,一路护送她赶上列车……
志愿服务的温暖并未止步于文化与交通,更延伸到了民生关爱与生态守护的角落。在潮安北斗养和养老院,浮洋镇志善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与长者们同迎佳节:猜灯谜、做花灯、演文艺节目,用陪伴与关爱驱散老人的孤单,传递社会温情。
与此同时,一场以“凝聚志愿力量,守护美丽岸线”为主题的海滩清洁行动在饶平县展开。黄冈、海山等多镇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清理重点海滩,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美丽饶平筑牢生态防线。
当国庆的磅礴与中秋的温馨交织,潮州的志愿者们以无私的奉献作笔,以真诚的服务为墨,在凤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文明出行有序、文化传承有味、关爱互助有情的“最暖底色”。
南方+记者 叶彤
【作者】 叶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