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央视CCTV13《新闻直播间》片尾以镜头语言定格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的秋日盛景:绵延不绝的碱蓬草织就绯红锦缎,充分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今年以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得到了央视的持续高度关注,除CCTV1、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播出红海滩自然景观外,《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平台也广泛传播,这片“中国最北海岸线上的红宝石”,正以独特的生态魅力向世界展示辽宁盘锦湿地保护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创新实施潮沟疏浚、人工降滩、碱蓬草补植等生态修复措施,同步开展沙蚕、弹涂鱼增殖放流及土质改良,系统修复碱蓬草生存环境。碱蓬草覆盖面积从2018年的0.2万亩提升至2.8万亩,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2025年首创“无人机靶向播种+轻量化苗盘”技术,通过高精度定位突破潮间带复杂地形限制,播种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轻量化苗盘精准投送成熟幼苗,成活率实现较大突破,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由“过客”变“常客”。湿地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获批辽宁省滨海湿地可持续性发展现代产业学院基地。在东北三省一区发展论坛上,红海滩其生态治理成效更作为2024年辽宁省ESG优秀实践案例全省推广。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合作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评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也因此成为区域生态治理典范。
生态修复不仅重塑了自然本底,更激活了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连绵的“红滩”景观成为盘锦文旅新名片,带动“红海滩冰凌穿越”“红海滩音乐节”“红海滩马拉松”等特色IP引流聚客,景区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核心,联动湿地文化、古渔雁民俗等特色资源,创新“旅游+”多元模式,推动周边餐饮、住宿等全产业链升级,让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走出一条“科技赋能生态、生态反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智慧监测体系,努力把红海滩打造成全球滨海湿地保护的‘中国样板’。”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负责人表示。秋日的红海滩,绯红的碱蓬草仍在生长,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还在这里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盘锦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