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长假,最忙的不是景区的售票员,也不是堵在高速上的司机,而是一群四年级的家长和他们随身携带的绿豆。一场名为“绿豆八天乐”的大型历史剧,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主角就是那几颗小小的绿豆,配角则是被作业“绑架”了的家长们。
杭州一位家长吐槽,为了完成孩子的观察日记作业,她带着绿豆跑了500多公里。这还不是最夸张的,一位南京的妈妈,更是带着一杯绿豆自驾游,跨越江西、湖南、广西,全程超过2000公里。这哪是绿豆发芽,这简直是绿豆的“长征”啊。从诸暨到舟山,从杭州到广西,这些小小的绿豆,被安置在塑料杯、玻璃瓶、甚至是专门的桶和滤篮里,跟着一家人看山看水,体验了一把“说走就走的旅行”。家长们每天的任务,除了规划路线,就是伺候好这几位“豆”爷,一天浇三次水,定时换湿巾,晚上还得从后备箱请出来透透气。这场景,想想都觉得又心酸又好笑。一位家长说,最后一家五口挤在一辆车里,还要给那桶绿豆专门腾个位置,那画面简直不要太“温馨”。最惨的莫过于那位南京妈妈,奔波了2000多公里,结果第五天晚上太累,把绿豆忘在了后备箱,第二天早上发现,豆芽已经“阵亡”了。这短暂又辉煌的一生,最终还是没能撑到作业完成的那一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四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习作要求——写观察日记。课本里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是范文,老师们便鼓励孩子们在长假里,去观察绿豆、树叶、月亮或者小动物的变化。绿豆因为生长周期短,变化明显,成了最热门的观察对象。可偏偏这个长假,谁不想出去玩呢?于是,一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出现了:既要完成作业,又要享受假期。家长们灵机一动,想出了“带着绿豆去旅行”这个绝妙的主意。这背后,其实是当代家长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想让孩子因为作业错过旅行的快乐,又不想敷衍了事地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全家总动员,把一个简单的观察作业,硬生生变成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亲子活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种豆芽了,这变成了一场关于责任、坚持和记录的实践课。孩子每天看着豆芽的变化,从冒头到脱皮,再到长出叶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而家长们,虽然嘴上抱怨着“笑死了”,身体却很诚实地为绿豆鞍前马后,甚至不惜牺牲车里的空间。这种“累并快乐着”的复杂心情,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除了绿豆,还有的家长带着蒜苗坐高铁,有的孩子则另辟蹊径,记录了大理的天气变化,或是钱塘江的潮起潮落。这说明,作业的形式是死的,但完成作业的方式可以是活的。
一场由绿豆引发的“全民观察”,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收场。功成身退的豆芽,最后大多被炒成了一盘菜,也算是物尽其用,完成了自己短暂而伟大的使命。这趟奇妙的旅程,豆芽游遍了祖国山河,孩子们也收获了独一无二的观察日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