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孟小爱
国庆假期,随儿子一家自驾游象山。
至饭桶山,恰逢落日悬于海平线。夕阳如熟透的柿子,将云霭染成橘黄色的涟漪。整片山坡镀着蜂蜜般的光泽,风也温柔,拂面时带着青草与海盐交织的气息。
散落草坡的游人各得其所。最动人的是那成群的白羊,如一颗颗滚动的珍珠游移在绿丝绒之上。儿媳携孙儿奔向羊群,羊羔的绒毛在逆光中泛起银边。恍惚似北国牧场,唯有远处涛声提醒此处原是东海之滨。
水边,退潮后的礁石露出深褐肌理,石缝间积水映着天光,如散落的镜片。对岸山峦化作胡桃木色的剪影,霞光从云隙间倾泻,在海面铺就一条碎金水道,仿佛直通日落深处。忽闻身后铃铛清响,牧羊人正赶羊归来。老人古铜色的脸上沟壑纵横,竹鞭轻点石子路,蹄声与涛声相和,奏出比时间更古老的韵律。
次日拂晓的石浦渔港。晨雾初醒,海面如未启的镜匣,倒映着桅杆的寂影。渔船随波轻摇,蓝绿船身缀着胭脂红的条纹,在晨光中格外明艳。早出的渔船划开镜面,拖出银链,惊起浮标上的水鸟。我深吸一口这咸腥与柴油味混合的气息——这是渔港独有的自然馈赠与人间烟火的对话。
往半边山,潮水方退,沙滩如巨幅棕色画布,布满细密的气孔,宛若撒落一片碎钻。褪去鞋袜,凉意自脚底窜上心头的刹那,恍如回到童年外婆家溪边的午后。
渡海至鹤浦镇,盘山公路如画卷般舒展。转过上坡弯道,忽见白色风力发电机组群在辽阔的海上一字排开,静静地立着。风轮的叶片在碧波上缓缓旋转,阴影如巨匠在蓝绸上刺绣。儿子轻声道:“妈,看第三架风车下的渔船。”果见一叶扁舟在风轮下摇曳,船尾白浪如轻纱迤逦。
午后海滩,沙粒粗粝,踩上去沙沙作响。孙儿初时以脚尖试水,而后索性坐进浪花任衣裤浸透。每道浪来,他便欢笑雀跃,水珠晶莹四溅,笑声清亮过涛声。
儿子与儿媳一左一右牵着孩子,笑而不语,目光如夕光般抚摸着那小小的身影。当我俯身,竟在孙儿清澈的瞳仁里望见了整片海的倒影。斜阳将三人的影子拉得修长,他们踏着浅浪前行,波光粼粼的海面映出一幅无声却生动的画卷。远方的风车静静旋转,宛若时光的见证。
黄昏时分,海鲜排档飘香。就着夕阳与海涛用餐,孙儿未及饱腹又奔往沙滩。西边云霞正作最后的狂欢:绛紫与玫红织就凤凰尾羽,金橙光带为海滩上星罗棋布的帐篷加冕。
返杭数日,中秋已过。然象山海景印记,如海水浸润的礁石,永不褪色。是羊群颈间的铃响,是孙儿眸中的波光,是三代人掌心相传的海的温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