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哀牢山腹地的晨雾中,野生绿孔雀展开绚丽尾羽,划破天际;查姆湖畔的月光下,老虎笙的舞步铿锵,踏响千年韵律;药膳坊内香气四溢,彝药古方滋养着旅居者的身心。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一座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锚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绿色发展特色县”三大定位,全力发展中彝医药、绿色工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谱写“五城”同创的小城。它正乘势而上,在40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养寿旅居”的独特姿态,打造“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样本。
双柏的旅居魅力,根植于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作为红河源头重要生态屏障和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双柏77.56%的森林覆盖率如绿色锦缎般铺开,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100%。每立方厘米3530个以上的负氧离子,让呼吸成为一种养生享受。从2946米的高山草甸到556米的河谷地带,18.7℃的年均气温、70%的相对湿度,加上274天的无霜期,造就了四季宜居的“天然氧吧”。如今,66群430余只野生绿孔雀在此繁衍生息,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全国首个“绿孔雀保护生物多样性信用研究站”的成立,为这份生态馈赠提供了科学守护。
文化基因为旅居注入灵魂底蕴。自西汉元封二年设县以来,双柏沉淀了彝族创世史诗《查姆》的智慧、《齐苏书》的医药传奇,老虎笙、大锣笙等古傩舞蹈被誉为“彝族虎文化活化石”。每年农历正月的虎笙节上,“祭虎”“跳虎”的粗犷舞姿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共生密码;绿孔雀文化季中,杨丽萍团队的《孔雀》舞剧曾带动全网曝光量超1150万次,让文化魅力远播四方。在法脿镇李方村,大锣笙传习广场上的欢歌与农家乐的烟火气交融,非遗已从展演走向可触摸的生活体验。
中彝医药资源让“养寿”理念落地生根。作为云南首批“云药之乡”和“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双柏712种中药材构筑起天然药库。2024年,34.75万亩中药材基地收获15万余吨产品,创造54亿元综合产值,茯苓、黄精等道地药材成为旅居康养的核心载体。依托《齐苏书》古方研发的18款彝医药膳、20余种药食同源菜肴,搭配茯苓养心饮料、本草养生茶等特色产品,让“药食同源”的智慧融入每日三餐。8个专家工作站与4个博士工作站的技术支撑,更让这份养生馈赠有了科学保障。
在“一城、两江、三山、四线、四镇、多点”的布局下,双柏坚持把旅居产业发展作为全县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双柏县乡村旅居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双柏县旅居示范点建设联系工作方案》等制度,深入推进避暑度假、乡村休闲、哀牢山探险、运动康养、暖冬度假、文化体验、中彝药康养、乡村观光8大旅居主题,将生态、文化与旅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养寿旅居”双柏品牌,构建起多元“养寿”体系。绿色生态养寿板块,老黑山森林康养基地让游客在林间栈道与鸟鸣中疗愈身心;药食药膳养寿领域,“一方四季”本草养生茶店等场景让彝药文化可感可及;运动康体养寿赛道上,白竹山自行车挑战赛、绿汁江越野赛、查姆湖气排球赛等赛事吸引着“跟着赛事去旅居”的爱好者。石咢嘉哀牢山入口小镇的绿羽生态庄园、麻旺庐园通过打造“自给自足”旅居体验,让来自山东、陕西、四川等地旅居客在此找到“第二故乡”;大庄乡村旅居小镇通过光伏产业反哺基建,让绿美环境成为旅居者的日常背景,实现“花在村边艳、人在花中游、花开人亦欢”的和美乡村游;着力打造集托养、医疗、康复、旅居式养老为一体的四星级智慧化养老家园一期即将投入运营。
如今的双柏,已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运动、冬养生”的全季旅居生态。从查姆湖国家4A级景区的晨练身影,到白竹山茶园的采茶体验,再到彝绣工坊的指尖传承,旅居者既能享受“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的生态馈赠,也能感受“民族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的人文滋养。2025年招商引资推介会上,14.13亿元合作项目的签约,更彰显着生态文旅融合的强劲活力。
“三餐充满烟火气,四季皆是好时光”。双柏正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养寿旅居”双柏品牌力量,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绿孔雀的倩影、古彝药的芬芳与非遗舞蹈的韵律,等待着每一位追寻诗和远方的旅居者,共赴一场生态与文化的养寿之约。(叶莹)
来源:中国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