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新课发布
气渐消,秋风送爽,这个秋天,学习不必困于四方教室——夫子庙研学中心全新推出 「一小时极限研学挑战」 ,把课堂搬进千年文脉之地,用脚步丈量历史,以好奇心解锁知识!
我们围绕夫子庙各大景点精心设计三条主题研学路线,每趟旅程只需一小时,却足以让孩子们在学习闲暇之余,畅享课本之外的眼界与惊喜!
路线一:一小时研学之大成殿
暂别课堂,让我们步入夫子庙的灵魂所在——巍峨庄严的大成殿。这里不仅是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的儒家圣地,更是一处能让人穿越千年、与古老智慧直接对话的精神殿堂。当孩子们跨过那高高的门槛,仿佛也一步迈入了历史的长河,四周弥漫着的是传承不息的文脉气息。
在此,孩子们亲手体验一份属于自己的竹简。这并非简单的手工,而是一场庄重的仪式。在指尖触摸竹片、编连成册的过程中,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字在纸张诞生前那份沉甸甸的重量与质感。先贤的教诲便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文字,而是化作了与自我内心的一次深刻交谈。
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孩子们将带着这份独一无二的竹简信物,满载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亲近,从这座儒家圣地欣然归去。
路线二:一小时研学之科举博物馆
步入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赶考”之旅。这里不仅是收藏历史的殿堂,更是一条能让人亲身行走其中的时光隧道。当孩子们沿着蜿蜒向下的坡道深入馆内,四周是万卷青砖竹简垒起的厚重历史,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代学子的足迹上,感受着他们“十年寒窗”的艰辛与“一朝成名”的荣光。
在此,我们将引导孩子们在复刻的古代号舍前静心片刻,想象当年学子在此挥毫泼墨的场景。旅程的高潮,便是亲手用毛笔郑重写下“金榜题名”四个大字。这并非简单的书法体验,而是一场寓意深远的成长仪式。当笔尖饱蘸墨汁,在自己的小金榜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时,这不仅是对古代状元的美好遥寄,更是为自己当下的学业许下一份诚挚的期许与祝福。
墨迹虽干,心愿已种。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穿越,更是一次为未来蓄力的祈福。孩子们将带着这份独一无二的“金榜题名”信物,满载着对历史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憧憬,从这条千年科举之路欣然归去,以古人之壮志,启今日之新程。
路线三:一小时研学之秦淮外围建筑
沿着碧波荡漾的秦淮河岸,走进那“旧时王谢”的乌衣巷口,踏上“半步春秋”的文德桥,真正融入一幅流动的《南都繁会图》。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桥一巷,都镌刻着最鲜活、最地道的金陵民俗记忆。当孩子们穿行于古巷与流水之间,耳边响起的将是“王谢风流”的雅士传奇与“秦淮灯影”的市井佳话,历史在这里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动故事。
在此,我们将引导孩子们在秦淮河畔的粼粼波光与悠悠古韵中,亲手体验制作一盏传统的秦淮花灯。这不仅是学习一项非遗手艺,更是一次与这座城市灵魂的深度对话。当灵巧的双手将竹篾扎成骨架,将彩纸糊成灯身,一盏盏承载着千年祝福的灯盏便在指尖悄然亮起。灯光微暖,映照着的不仅是孩子们专注的脸庞,更是六朝古都那份绵延不绝的烟火气与人文温度。
这不仅是一次民俗漫步,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寻根与点亮。孩子们提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仿佛也提起了半部金陵的繁华旧梦,从这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畔欣然归去,让最美的金陵情怀,在心中常明不熄。
大成殿与先贤的无声对话,科举博物馆金榜题名的千年祈愿,秦淮河畔点亮花灯的民俗传承——这不仅是一条条精心设计的路线,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巡礼。
三条主题路线,三种独特的文化维度:儒家圣地的庄重哲思、科举之路的奋进精神、秦淮风雅的生活烟火,共同编织出夫子庙深厚而鲜活的文化图谱。我们相信,最好的课堂就在脚下,最生动的知识藏在历史与生活的交汇处。
秋光正好,恰是求索时节。让我们暂时放下课本,在“一小时极限研学挑战”中,为孩子开启一扇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之窗,让文化的种子在亲身体验中悄然生根,让这个秋天的收获,远比想象中更加丰盛。
课程内容咨询

来源:夫子庙文旅集团研学中心
编辑:陈琪
审核:赵嵘
发布:郑钦月
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点分享
点收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