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徐贤飞
当国庆期间的人潮褪去,金华市区喧闹的婺江两畔,又恢复往日的安静。
这个人潮澎湃的假日,金华文旅表现亮眼:义乌的“进货式”旅游、横店影视城的“全民片场”、兰溪游埠古镇的“江南第一早茶街”等,都以独有的文化韵味和生活气息,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127.04万人次,增长44.65%。而在众多文旅项目中,记者发现,两场看似“无中生有”的城市创意活动——第二届金华市咖啡文化嘉年华与第二自然匠人市集,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不少年轻人天天来“打卡”。
作为时代的风向标,在旅游业界有着“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说法。一个市集、一个咖啡节,如何能够留住年轻人?这对金华旅游有着怎么样的启示?
一
10月2日傍晚,当记者来到三江里时,通往第二自然匠人市集,一组木艺装置似乎要把喧嚣挡在门外。走进市集,四十多个木质帐篷下,手工铜器、陶瓷茶器、独立制香等手作产品静静陈列。每个摊位,几平方米的空间,都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空间。这里没有叫卖声,只有匠人与三三两两的游客浅声细聊着。
在“松石传说”摊位前,女摊主“停云”与东阳市民陈女士,聊得正开心。陈女士是位绿松石爱好者。两人从绿松石的选料、设计,再到衣服搭配,像老朋友样聊着聊着,一串绿松石项链就“易了主”。
“停云”介绍,他们家是夫妻店。几年前,两人才把绿松石的爱好变成主业。摊位上的产品,由丈夫设计制作,她负责在市集上销售。“停云”不疾不徐的生活,令陈女士很向往。“与其说是喜欢匠人手作,不如说我是认同他们的生活态度。”陈女士说,她已是第二次赶“第二自然”市集,“这次发现它到金华,觉得自己赚到了”。
市集创始人史维维介绍,这个拥有百万粉丝、一万多匠人的文创市集品牌首次落地金华,旨在“让手艺回归日常”。七天限定的市集,通过手作体验、音乐表演、互动疗愈等内容,编织成一座“流动的江南生活博物馆”。史维维说,金华有着“百工之乡”之称,其深厚的手工艺文化底蕴与市集的理念高度契合,“这里不仅有受众,更有适合创意生长的土壤”。
夜色渐深,秋老虎被江风“驯服”了几分。一场即兴音乐会在市集一角悄然上演。在打击乐手旭阳钢舌鼓空灵、纯净、悠扬的音乐中,就连最顽皮的小朋友都被音乐吸引了。游客们或坐或站,跟随音乐,享受着城市难得的宁静。
听了一小时音乐的江西玉山00后游客小胡,是特意来金华“赶集”的。“看着天上的月,吹着江边的风,听着空灵的音乐,这一趟很值得,感觉自己被疗愈了。”小胡说。他自称是一名旅游从业者,认为文创市集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基于场景与情绪的价值创造,这也是传统文旅业态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二
在婺江的另一岸,婺州古城万佛塔下,咖啡香也留住了年轻人。
为期6天的第二届金华市咖啡文化嘉年华,吸引全国22座城市的60余个咖啡品牌。“这相当于到金华,就可以喝上小半个中国了,非常划算。”来自江苏常州的李先生说,他喝了三天,已经喝到十几款咖啡。
当然,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这个咖啡节更有看头的是2025年EBC新人王拉花赛金华赛区比赛。这也是EBC新人王拉花赛首次在地级市比赛。比赛由世界咖啡拉花大赛亚军卢道强、中国咖啡师大赛双料冠军潘玮等业内顶尖专家坐镇评审。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师,是从前期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在此比赛炫技。
记者看到,现场有不少是卢道强和潘玮的“粉丝”。比赛间隙,时不时有人来“追星”。卢道强告诉记者,咖啡师这个行业,还没有系统的学校教育课程。像行业内有的比赛交流,大家格外珍惜。
嘉年华当中,还有“一杯咖啡里的金华”创意赛,要求选手必须使用金华火腿、佛手等本地特色食材即兴创作特调咖啡。这样的创意赛,让咖啡“很金华”。“unnnno”咖啡的主理人,将金华佛手巧妙融入特调咖啡,让杭州游客李小姐惊喜不已:“没想到佛手的清香和咖啡的醇苦,能结合得这么妙!”而金华本土品牌用咖啡配金华火腿,可咸可甜,让摊位前排起了长队。
与全国类同,这些年金华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据金华咖啡供应链公司金啡仕嘉食品金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在金华市场销售额,每年增长30%。
以咖啡为名,“圈”住了年轻人,这在金华已经第二回了。主办方、婺州古城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利民表示,要留住年轻人,就要懂得年轻人。今年新增“新人王拉花赛”,就是为了增加嘉年华的黏合度,让年轻人在享受咖啡、享受生活之余,多份开阔眼界、学习交流的获得感。据统计,这场咖啡嘉年华共吸引了4.7万人次游客,年轻人占七成以上,远超我国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以上的标准。
会玩的还有服务区。今年国庆期间,金华还把高速公路服务区变身成为“熊猫猪猪”主题乐园。以“熊猫猪猪”IP形象,把服务区设计成一个童话城堡,营造出年轻化、趣味化的氛围。现场还有与两头乌的互动体验。据统计,节日期间,服务区相关两头乌产品销售额达近117.47万元,单日最高为20.15万元,占营收总额近37.19%。
三
与传统文旅项目相比,咖啡嘉年华、第二自然匠人市集显得很“轻”。市集在三江里的一角,延展到婺江边,不过3500多平方米;咖啡嘉年华在万佛塔广场下,也不过 2000 平方米。
总结这两场活动,金华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利用城市小空间,引入大流量,关键就是通过引入一批有意思人,精准捕捉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他表示,当下文旅项目,除了注重“空间生产”外,还要注重“意义生产”,构建文化价值观、情感共同体和社会记忆坐标。
而这不是金华市今年第一次大规模涌入外地年轻人。7月4日至6日,张杰“未·LIVE—【开往1982】”世界巡回演唱会金华站在金华市体育中心举办,3天演唱会吸引近10万名歌迷。7月19日到8月17日,为期一个月的“金华开发区湖海塘音乐季”在湖海塘举办,引入了雾也至乐队等 27支明星乐队,日均引流2万多人次,拉动消费额600多万元。许多年轻人“追星”来认识金华。
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智库中心执行副主任周永广说,当代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旅游,而是渴望深度体验与精神共鸣。金华一系列的“轻量化”城市创意活动,构建起“场景化消费+情感化连接”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更激发社交传播裂变。这种“小而美”的文化IP,可以成为金华文旅的新范式,用生活气息留人,以文化温度引流。
然而吸引年轻人,光靠几场音乐节、市集、咖啡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座城市培养针对年轻人的消费基因。这些年,金华市通过把传统产业时尚化引领、年轻化传承、融合化提升,研究年轻消费者心理,创新消费产品,把土特产做“洋”,像金华火腿冰淇淋、宣莲冰淇淋、绿茶精酿啤酒等,都有了固定的“粉丝群”。
在采访中,也有不少年轻的游客表示,几个城市创意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另一个金华。“以前觉得金华是传统的、厚重的工业城市,这回来了之后发现金华变得‘年轻、时尚、有品位’了。”上海游客陈女士说。
眼下,城市文旅竞争日渐白热化,战局已从资源与规模的“硬实力”比拼,转向内容创造与情感连接的“软实力”较量。像杭州、衢州等地紧紧抓演唱会经济,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意抓住年轻人。杭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演赛展商旅”联动 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的若干措施》,对于引进大型演唱会,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新开展业务的展演相关机构,最高也能获得100万元支持。衢州在薛之谦演唱会时,除了与酒店协商,拒绝涨价外,还考虑到周边酒店可能供应不足,还调配衢州市委党校、衢江区委党校、衢州开放大学等单位,腾挪出680间客房提供给观众。
当咖啡的香气渗入古塔的砖缝,当手作的温度连接起陌生的心灵,金华这些“小而美”的城市创意活动,试图重塑城市品牌,让它变得可亲近、可对话、可回味,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但要真正抓住年轻人的心,进行持续的内容创新和精准的情感触达,依然任重道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