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国庆黄金周,重庆荣昌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接待游客233.13万人次,延续了五一节以来的火爆态势。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荣昌文旅产业从"网红"到"长红"的成功转型,更回应了外界对其"昙花一现"的质疑。荣昌究竟做对了什么?
荣昌持续火爆的根本原因,源于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创新开发方式。作为拥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的地区,荣昌成功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打造了具有辨识度的文旅IP。
安陶小镇是荣昌陶文化开发的典范。这个以泡菜坛为造型的景区大门、别具特色的陶文化长廊、沿街而设的陶艺体验馆,让游客一进入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古陶都味道。在陶宝古街上,游客可以体验荣昌陶的制作过程,亲手捏制陶器。荣昌陶博物馆则系统展示了荣昌陶的历史,从汉代到现代,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非遗体验,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万灵古镇则展现了移民文化的魅力。作为"湖广填四川"的集散地,万灵古镇享有"移民水乡"的美誉。古镇内保存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荣昌会馆、荣昌古城墙等,荣昌将历史建筑、传统节庆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方式,让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
系统性的对文旅市场进行规划和开发,则是荣昌长红的保障。
荣昌区在国庆期间施行了"三免"政策(景点免门票、公交车免费乘坐、停车场免费停车),1.6万个政府参与经营的停车位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在游客用餐时间对道路等公共区域临停车辆进行柔性管理。这些"宠粉措施"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为荣昌赢得了良好口碑。
荣昌的文旅转型始于高洪波书记任期的系统性战略规划。他提出的"五个5"工作思路为荣昌文旅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为荣昌文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高洪波特别强调"长红思维",通过节假日亮点策划与日常运营结合,形成持续吸引力。
万容接任后,政策延续性得到充分体现。在2025年国庆中秋文旅工作调度会上,万容要求"多维度强化服务保障,护航平安祥和假期",这种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确保了荣昌文旅发展的可持续性。
荣昌文旅的持续火爆,离不开当地居民、商家、网络达人等民间力量的深度参与。国庆期间延续机关食堂开放的创新举措,既解决了游客用餐问题,又进一步宣传了地方饮食文化。"卤鹅哥"林江、"渔妹妹"付玉等本土网络达人成为荣昌旅游的"代言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持续展示荣昌魅力。
荣昌还联动川渝毗邻地区文旅部门,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发起"跟着卤鹅哥游巴蜀文旅走廊"话题,创新推出"特产盲盒互喂"行动,有效打破了地域界限,扩大了荣昌的旅游吸引力。
在旅游营销方面,荣昌构建了"一都三城"的品牌体系,即"中国西部陶瓷之都、非遗体验之城、运动健康之城、美食休闲之城"。这一品牌定位清晰,涵盖了荣昌最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合力。
"千年荣昌"系列品牌活动是荣昌营销创新的重要抓手。围绕荣昌陶、夏布、折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形成了"品味巴蜀"、"国潮国风"、"全城开窑"等10多个主题活动,有效扩大了荣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荣昌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型之路,不仅带来了游客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更促进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庆期间旅游消费13.06亿元,同比增长14.22%,荣昌的文旅转型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