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是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山野之美的重要方式,但隐藏在美景背后的风险,往往在不经意间降临。2025 年 10 月,南太行瑛姑峡正值秋景绚烂之际,漫山遍野的红叶与层林尽染的景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然而,在一处名为 “鹰嘴岩” 的热门取景地,一名女子为拍摄绝佳照片不慎滑落悬崖,在 300 米深的峡谷半空悬停 30 分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拉锯。这场险情中,既有素不相识的游客合力救援的温暖瞬间,也有让人直面生死、脊背发凉的 “恶心” 场景,更给所有户外爱好者敲响了安全警钟。
一、取景惊魂:一步踏空,女子悬于悬崖半空
南太行瑛姑峡的 “鹰嘴岩”,因一块青黑色岩石从崖壁向外延伸约半米,形似鹰嘴而得名。站在这块岩石上,能将峡谷内层叠的山峦、绚烂的秋景尽收眼底,因此成为游客必打卡的 “网红取景地”。事发当天上午 10 点多,秋阳正好,山间雾气尚未完全散去,“鹰嘴岩” 旁的步道上已经排起了短队,游客们手持手机或相机,轮流站到岩石边缘,侧身贴着冰冷的崖壁,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队伍末尾,一名穿米白色冲锋衣的女子格外显眼。她手里紧紧攥着手机,屏幕上还停留着前面游客拍摄的照片,不时探头观察他人的姿势,眼神里满是期待。前面一位戴鸭舌帽的大叔拍完照,笑着侧身让开位置:“姑娘,到你了,这里拍出来真好看,记得把红叶都框进去。” 女子连忙点头致谢,快步上前半步,脚尖轻轻踩到岩石边缘。
岩石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晨霜,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光泽,却不易被察觉。女子刚调整好站姿,准备举起手机拍照,脚下突然传来一阵打滑的触感 —— 她的身体像被无形的力量推了一把,重心瞬间失衡,整个人顺着崖壁向外倒去。“哎呀!” 一声短促的惊呼在山间响起,紧接着便是游客们倒吸冷气的声音。
周围原本喧闹的步道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悬崖边。幸运的是,女子没有直接坠向深不见底的峡谷,在下滑约三米后,她的右手本能地抓住了一根生长在崖壁石缝里的野酸枣树枝。树枝被突如其来的坠力拽得剧烈摇晃,几片带刺的叶子簌簌掉落,枝头的尖刺深深扎进她的掌心,一丝血迹顺着指尖滑落。
此刻,女子的背部紧紧贴在凹凸不平的崖壁上,双腿完全悬空,脚尖离下方最近的一块凸起岩石还有两米多距离。再往下,便是深 300 米的峡谷,白色的雾气从谷底缓缓往上涌,隐约能听见远处风吹过山谷的呼啸声。站在步道边的游客李先生事后回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死死盯着她的手,生怕那根树枝突然断了。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手心瞬间全是汗,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旁边一位穿红色外套的女游客捂住嘴,眼眶泛红,却不敢发出声音;几位年纪较大的游客慌乱地摸向口袋,手忙脚乱地找手机,想尽快拨打景区救援电话。
二、悬空绝境:30 分钟的体力透支与心理煎熬
野酸枣树枝的承重能力,成了悬在所有人心头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那根树枝直径约碗口粗,根系从崖壁石缝中延伸而出,看起来并不粗壮,在女子体重的拉扯下,已经弯成了明显的弧形,仿佛下一秒就会断裂。女子起初试图调整姿势,左腿微微晃动着想找到支撑点,却引发树枝更剧烈的摇晃,崖壁上的碎石屑簌簌往下掉。她吓得立刻屏住呼吸,僵硬地保持着姿势,再也不敢动弹,只有胸口的起伏暴露了她的紧张。
“别乱动!保持身体紧贴石壁!” 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清亮而沉稳的女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说话的是王女士,她常年参与户外徒步,还加入了民间户外救援组织,对野外应急处理有丰富经验。此刻,她正趴在步道边缘,尽量压低身体,避免自身动作造成额外风阻,影响悬崖上的女子。她语速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把背上的包扔了,减轻树枝的承重!手指扣紧树枝根部,别用指尖抓,容易打滑!”
女子听到声音,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 —— 背包里装着她的徒步水壶、相机和备用衣物,是她此次出行的全部装备。但就在这时,树枝突然发出 “咯吱” 一声脆响,仿佛即将断裂的预警。她立刻放弃犹豫,松开左手,飞快地解开背包带,任由背包顺着崖壁坠向峡谷。红色的背包在空气中划过一道刺眼的弧线,许久之后,谷底才传来一声微弱的落地声。没了背包的负担,树枝晃动的幅度明显减小,但女子的左臂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汗水顺着额角流进眼睛里,涩得她直眨眼,却不敢抬手擦拭,生怕一动就失去平衡。
峡谷内的风比步道上更急促,每隔几分钟就有一阵风卷过,吹得女子的身体微微晃动。有游客见状,连忙脱下自己的外套,想往下递,却发现双方距离太远,外套根本够不着,只能无奈地收回手。几位男游客蹲在地上紧急商量办法,有人提议用衣服拧成临时绳索,话音刚落,就有三位游客主动脱下外套 —— 两件棉质夹克,一件冲锋衣。大家尝试将衣服拧在一起,却发现棉质衣物韧性不足,稍微用力拉扯就会变形,根本无法承受人体重量。
“我有应急保温毯!” 一位戴眼镜的阿姨突然从自己的徒步背包里翻出银色的保温毯,这种材质轻薄却具有很强的拉力和韧性,是户外应急的常用物品。周围七八位游客立刻围了过来,有人负责将四张保温毯层层叠加,增加厚度和承重能力;有人从背包里找出登山扣,将保温毯的边缘仔细固定;还有人解下自己的鞋带,把保温毯的接缝处一圈圈捆扎牢固,确保不会在拉扯中散开。整个过程中,没人说话,只有布料摩擦的 “沙沙” 声和鞋带打结的 “噔噔” 声,每个人的动作都比平时慢了半拍,却异常沉稳,仿佛在完成一项关乎生命的精密工作。
时间在煎熬中一分一秒过去,步道旁聚集的游客越来越多,但大家都自觉地往后退,留出最前排的空间给参与救援的人,避免造成拥挤和混乱。有人悄悄看了眼手机,从女子滑落开始,已经过去了 20 分钟。此时,女子的右手手指已经泛白,原本紧贴崖壁的身体开始轻微发抖,嘴里偶尔发出细碎的呻吟,却始终没有大喊大叫,似乎在尽力保存体力。
“景区救援队刚才回电话了,说还要 20 分钟才能赶到,这树枝能撑得住吗?” 一位穿蓝色牛仔裤的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话音刚落,就被旁边的人用眼神制止 —— 大家都怕负面情绪影响到悬崖上的女子。王女士依旧趴在步道边缘,每隔几分钟就对着下方喊一句:“深呼吸,慢慢调整手臂姿势,换几根手指用力,别让同一处肌肉一直紧绷!” 女子听到声音,会艰难地转动一下手腕,换个角度抓牢树枝,每一次动作都小心翼翼。
三、生死救援:保温毯绳索搭建生命通道
当时间走到第 28 分钟时,临时制作的保温毯绳索终于完成。四张保温毯叠加后被紧紧拧成直径约三厘米的绳状,两端分别由两位身材壮实的男游客 —— 一位是退伍军人,一位是健身教练 —— 牢牢抓住,他们双脚蹬住步道旁的岩石,身体向后倾斜,形成稳固的受力点;另外三位游客在旁边辅助拉拽,确保绳索不会晃动。王女士趴在边缘,身体尽量往下探,看准女子的位置,慢慢将绳索往下放,同时大声指导:“抓住绳索后,先绕在腰上两圈,打个死结,再用一只手抓住绳索上方,保持身体稳定!”
女子的视线已经有些模糊,长时间的悬空让她的手臂几乎失去知觉,只能靠强大的意志力紧紧抓着树枝。当银色的保温毯绳索晃到她面前时,她深吸一口气,突然松开右手,飞快地抓住绳索末端,紧接着用牙齿咬住绳索,配合右手将其在腰间缠绕两圈,笨拙却坚定地打了个死结。“好了!” 她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两个字,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拉!慢慢拉,保持节奏,别太快!” 负责指挥的退伍军人喊了一声,众人立刻同步发力。保温毯绳索被绷得笔直,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仿佛一条银色的生命通道。拉到一半时,女子的身体不小心撞到了崖壁上的一块凸起岩石,她闷哼了一声,绳索随之剧烈晃动了一下。上方的人立刻停下动作,直到她调整好姿势,轻声说 “可以了”,才继续缓慢拉拽。
步道旁的游客们都站了起来,有人双手合十,有人紧张地攥着拳头,嘴里小声念叨着 “加油”。一位女游客忍不住哭了出来,旁边的人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安慰。有几位游客跪在地上,双手死死按住前面人的肩膀,形成接力支撑,避免拉拽绳索的人因受力过大而向前倾倒。山间的风突然变大,绳索被吹得左右摇摆,几位胆小的游客下意识地捂住了眼睛,直到听见 “再用点力,马上就到了” 的喊声,才敢慢慢睁开眼,紧紧盯着那个悬在半空的米白色身影。
当女子的脚终于踏上步道边缘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有人直接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有人忍不住鼓起掌来,掌声里夹杂着几声压抑的抽泣。女子趴在冰冷的岩石上,胸口剧烈起伏,双手掌心布满划痕和血印,伤口还在渗血,手指因为长时间用力而蜷缩着无法伸直;米白色的冲锋衣后背被崖壁磨出了几个破洞,沾满了泥土和青苔,看起来狼狈不堪,却眼神明亮 —— 她活下来了。
四、“恶心” 一幕与安全警示:美景背后的生死反思
救援结束后,几位参与救援的游客转身看向悬崖下方,刚看了一眼就立刻别过头,有人扶着旁边的树干干呕起来,脸色苍白。后来他们解释,所谓的 “恶心” 并非看到了污秽场景,而是直面生死带来的强烈窒息感 —— 从步道边缘往下看,那根被女子抓得发亮的野酸枣树枝还在风中微微晃动,树枝上残留着血迹;再往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雾气缭绕,根本看不到谷底,想象着女子刚才悬在那里的场景,胃里就一阵翻涌。
“不是害怕,是觉得太揪心了,刚才只要有一秒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年轻女孩一边拍着胸口,一边说,她全程紧紧盯着女子的手,直到对方被拉上来,才发现自己的指甲已经深深掐进了掌心,留下几道红印。经历过这场险情后,原本想在 “鹰嘴岩” 拍照的游客纷纷打消了念头,有人用手机拍下岩石边缘模糊的 “禁止攀爬” 警示标语 —— 由于长期风吹日晒,标语上的字迹已经褪色,不仔细看根本注意不到。
王女士蹲在女子身边,从自己的急救包里拿出碘伏和创可贴,小心翼翼地帮她处理手上的伤口。女子缓过劲来,抬起头,对着周围的人低声说了句 “谢谢”,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旁边的游客立刻递来温水,有人帮忙联系景区工作人员,告知险情已解除;几位参与制作保温毯绳索的男游客蹲在地上,整理那些被扯得变形的保温毯,虽然已经无法再用,但他们还是仔细叠好,放进包里,仿佛那是珍贵的纪念品。
景区的巡逻队在 15 分钟后赶到,带来了专业的急救包和担架。医护人员为女子做了初步检查,发现她除了手部和背部的轻微擦伤,没有更严重的伤情,只是因为过度紧张和体力消耗,出现了轻微脱水和肌肉痉挛,脸色依旧苍白。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女子站起身,跟着巡逻队往山下走,路过 “鹰嘴岩” 时,她的脚步顿了一下,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那块让她险些丧命的岩石,却没有回头,径直往前走。
步道上的游客渐渐散开,有人继续往前欣赏秋景,但脚步明显放慢了,格外注意路边的安全警示;有人坐在石头上休息,互相讨论着刚才的险情,分享户外安全知识。那根被女子抓过的野酸枣树枝还在崖壁上,阳光穿过枝叶间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风又起了,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 30 分钟。几位准备离开的游客路过时,特意用手机拍下了树枝的样子,嘴里轻声说着 “以后出来徒步,可不能再这么大意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