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边的陈船主,每天早上都会站在码头数访客,现在他数得很轻松,因为每天愿意坐观光船的人就那么多,船开出去十到二十趟就顶天了。
但他总想起2015年的日子,那时候大陆访客多到他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最多能跑四百多趟,船桨都快磨出包浆。
这种落差不是靠“新南向”招来的东南亚访客能补上的,陈船主心里比谁都清楚,陈船主的经历,其实是台湾旅游业的一个缩影。
以前大陆访客没少来的时候,台湾中南部的旅游业根本不愁客源。
台南的张老板开了家民宿,2019年那会,大陆团客一波接一波,住房率能到七成五,周边餐馆、纪念品店也跟着热闹。
张老板常说,那时候他根本不用愁空房,大陆访客的环岛行程里,台南是必停的一站,有时候还得提前半个月订房。
本来以为这种日子能一直续着,可疫情一来,大陆访客骤减,从2015年的四百多万降到2024年的四十万,张老板的民宿住房率直接跌到四成,偏远点的同行更惨,有的住房率还不到三成,无奈之下只能改成长租公寓。大陆访客对台湾旅游业的支撑,不只是人多这么简单。
他们大多跟着旅行团走,环岛路线能覆盖台北、台中、花莲这些地方,交通、住宿、餐饮都能带动起来,不像现在的东南亚访客,大多是自由行,八成以上都扎在台北,中南部根本沾不上光。
而且大陆访客的消费能力也实在,以前人均在台能花两万多新台币,买美妆、电子产品都很大方,张老板民宿里的客人,常会去台南市区买特产,回来还会跟他分享。
可东南亚访客不一样,大多选便宜的青年旅社,吃饭也挑小馆子,消费差了快一半,如此看来,大陆访客减少后,台湾旅游业不光少了人,还少了不少营收。
台湾有关部门看到这情况,就想靠“新南向”补缺口,台北的李老板开的旅行社就是这么干的。
他专门成立了东南亚部,找了八九个东南亚裔员工做路线,本来想靠着签证便利、多开直航能拉来客人,可实际情况却没好转。
李老板说,现在生意量比2019年少了七成,以前靠大陆团客能做环岛游,现在只能推台北周边的短线,线路精简得不像样。
不是东南亚访客不想去中南部,是他们的行程根本没安排那儿,而且去台湾的成本也不低,飞台北的机票比飞日本还贵,住宿也比曼谷高,人家凭啥选台湾?
更别说现在全球旅游竞争多激烈,日本对东南亚访客免签,航班又多,泰国的海岛又便宜,东南亚访客更愿意去这些地方。
2024年东南亚访客去日本的有八百万,去泰国的有六百万,来台湾的才一百五十万,这点人怎么补大陆访客的缺口?
陈船主也听同行说过,有的东南亚访客来台湾就待三天,只在台北逛逛街,连日月潭都没来,更别说去台南、花莲了,台湾旅游业现在的困境,根源就是丢了大陆这个核心客源。
陈船主、李老板还有张老板,他们这些从业者最有体会,“新南向”招来的东南亚访客,在人数、消费、行程覆盖上,跟大陆访客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毫无疑问,大陆访客才是台湾旅游业的压舱石,要是看不到这一点,光靠找“新客源”,怕是很难真正走出低谷。
毕竟,从地理到文化,大陆访客跟台湾的联系摆在这里,这种优势不是其他地区的访客能替代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