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6日讯近日,演员王丽坤的身影出现在田横岛的沙滩上。这并非一次普通的旅行,而是一场身体力行的海洋保护行动。她和志愿者们一同弯腰清理海岸垃圾,栽下耐盐碱的柽柳树苗,将废弃的鱼线固定在木板上,制作成独具海岛风情的莱雅琴,让“海洋垃圾”以全新的姿态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这场明星引领的公益活动,像一束聚光灯,让我们将视线纷纷投注于田横岛生态保护。而在这些背后,是一股来自民间的、持续而坚韧的力量在默默耕耘——那便是扎根于此的海洋卫士OCEANWE的长期坚守。
深耕与奠基:从“清道夫”到“生态医生”
在“海洋卫士OCEANWE”成立之前,初腾飞作为当时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副秘书长,早在2022年就将田横岛视为青岛海岛保护的“试验区”。在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山东三联集团青岛田横岛度假村、田横岛村委会等多部门的支持下,上岛之初,初腾飞就带领小伙伴进行了一轮深度调查,为“生态海岛”建档。从渔业资源现状到养殖业状况,从周边海边旗舰物种分布到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探索,为后续的科学保护行动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与不同公益项目伙伴赴田横岛进行生态调查)
在一个个公益项目、爱心单位的持续支持下,田横岛海洋保护动物科普救助中心建起来了,救助中心配备了专业工具,并开展鲸豚等海洋生物救助培训,希望为意外搁浅或受伤的海洋生命搭建起一条生命线。
(田横岛小学生在科普救助中心接受海洋动物科普及救护培训)
面对田横岛植被患病死亡等海岛绿化难题,探讨并引入了极易成活、能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促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柽柳,为打造“海岛氧吧”提供了新的思路。
更先后发起持续性净滩活动,每月都带领志愿者登岛,清理海洋废弃物。这些行动洁净了海滩,凝聚起社会公众对海岛环境的关注。而全方位的行动,也将这群海岛保护公益人变身为热心的“生态医生”,不知疲倦地为海岛守护“开方治疗”。
(各界志愿者汇聚田横岛开展海岛蓝碳公益林种植)
创新与共治:“渔民生态家”计划激活内生动力
如果说前期的努力是“输血”,那么今年6月海洋卫士OCEANWE联合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启动了迪士尼自然守护计划“田横岛渔民生态家”项目,该项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迪士尼支持,旨在为海岛保护构建强大的“造血”机制。这一计划标志着保护工作从外部引导向内生驱动的深刻转变。
海洋卫士OCEANWE以此为契机,将行动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意识引领,寓教于行:通过组织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观察、净滩和“变废为宝”手工课等活动,将环保意识的种子播撒在游客与当地居民心中。
绿色经营,塑造标杆:创新性地引导当地民宿与农家乐建立“碳积分”制度,鼓励它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优先采用可循环、再生的物品。这不仅降低了商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期望将“低碳”打造成田横岛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田横岛无废民宿培训)
社区共管,守护家园:最具开创性的是,他们联动渔民、田横岛村委会,推行“海岛社区共管”模式,倡导每家每户认领1公里海岸线,成为这片海域的“守护者”。这使渔民从传统的资源利用者,转变为积极的生态管理员,真正实现了“我的海岸我来爱,我的家园我守护”。
分析与总结:从“旁观”到“参与”的范式变革
田横岛的保护之路,是一条从“公益机构引领”到“社区共治”,从“外部清理”到“内生守护”的演进之路。它清晰地展示了一个成功的生态保护模式所必备的要素:
持续性:海洋卫士和蓝丝带的坚守证明,环保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水滴石穿的韧劲。
科学性:基于详细调查的保护策略,让行动有的放矢,更加精准高效。
创新性:无论是“碳积分”还是“认领海岸线”,都是用创新机制解决传统环保难题的典范。
以人为本:最终的落脚点,是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当保护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计和发展利益紧密结合时,保护才能成为一场永不停歇的全民行动。
田横岛的海岸线,正被无数份温暖的守护重新定义。王丽坤与志愿者们种下的柽柳迎风生长,扎根的不仅是沙土,更是守护海洋的初心;一群群志愿者、一个个渔民家庭主动“认领”海岸、日常“清理”杂物,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为这片海筑起坚实的防护墙。 更动人的是,越来越多爱心品牌以“海洋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不只是短暂关注,而是以长期投入的姿态,与海岛、与海洋并肩同行,为生态守护注入持续力量。这份跨越身份、跨越时间的深沉热爱,让这座古老海岛挣脱岁月的沉寂,焕发出充满活力的可持续新生。
闪电新闻记者 周相相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