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故居
王士新
2020年9月中旬,我们又一次来到杭州,游玩了5天。选择第一个旅游点,胡雪岩故居。
入住西湖边的一家酒店,12日上午,我们打的士,到了河坊街的胡雪岩故居。
走进胡雪岩故居大门,已有两个外地旅游团队,分成两处,跟在讲解员身边,听讲解。我们也就跟在团队的后面,沾光听讲解。
我一边听讲解,一边仔细观察这座豪宅的庭台楼阁、雕梁画栋,越看,越震撼,第一感觉,这房子太宏大了,第二感觉,这房子制作太精美了,真是人间仙境。
我看过《胡雪岩传》,作者在书中对这座房子有诸多描写,脑子里或多或少存留了一些印象。
胡雪岩故居,始建于 1872 年,耗时三年建成,占地面积约 10.8 亩,建筑面积 5815 平方米,是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其布局融合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的精髓,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
中部待客区。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轿厅、二门、正厅(百狮楼)及四面厅。轿厅宽敞气派,停放着两台红酸枝木打造的八抬大轿;正厅百狮楼因二楼栏杆镶嵌 100 个紫檀木雕小狮子得名,是胡雪岩宴请宾客和家族聚会的场所。
东部生活区。设明廊暗弄,分布着楠木厅(载福堂)、融冬院、和乐堂等建筑。楠木厅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建造,用料奢华;和乐堂南侧的 “凤穿牡丹” 砖雕,是故居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品,主纹镂空,雕工细腻,寓意富贵吉祥。
西部休闲区。以“芝园”为核心,园内凿池堆山,假山采用太湖石堆砌,形成国内最大的人工溶洞,洞内四通八达,明暗交错。园中还建有御风楼、冷香院等,与碧水、亭台相映成趣,体现了江南园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意境。
故居建筑特色鲜明。
材料奢华:选用紫檀、酸枝、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材,部分构件甚至媲美故宫用料。
工艺精湛:砖雕、木雕、石雕、灰塑等装饰遍布全园,如二门的 “修德延贤” 砖雕门楼、清雅堂的 “如意卷云纹” 木雕门扇,均展现了晚清工艺的巅峰。
功能巧妙:小厨房采用七星灶设计,七口锅底部连通,利用余温节约燃料;地窖隐藏于佣人道中,体现 “最危险处最安全” 的防盗智慧。
胡雪岩的经商才能和传奇人生。
胡雪岩(1823-1885)出身安徽绩溪贫寒农家,13 岁到杭州钱庄学徒,凭借胆识与谋略,成为 “红顶商人”。
商业天赋与布局。
金融帝国:继承阜康钱庄后,在全国开设 20 余处分号,资金达 2000 万两白银以上,掌控江浙地区金融命脉。
多元经营:涉足生丝、茶叶、典当、军火贸易,创办 “江南药王” 胡庆余堂,以 “戒欺”、“真不二价” 为宗旨,与北京同仁堂齐名。
官商结合:资助官员王有龄,后依附左宗棠,协助其平定太平天国、收复新疆,获二品顶戴和黄马褂,成为首位 “穿黄马褂的商人”。
巅峰与陨落。
鼎盛时资产超千万两,捐建粥厂、义塾,修复古刹,被誉为 “活财神”。
因囤积生丝对抗洋商失败,叠加中法战争引发的金融危机,阜康钱庄遭挤兑破产,1885 年在潦倒中病逝。
胡庆余堂距离胡雪岩故居不远,参观完胡雪岩故居,我们步行来到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由胡雪岩于 1874 年创办,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踏入这座百年老店,店堂的布局,我们只是在影视剧中见过,大堂中排列着古朴高大的中药柜,无数抽屉整齐排列,柜台宽大,许多药师正在给病人抓药,取中药柜高处抽屉的中药,还得搭小梯子上去。
大堂里面有一个长廊,长廊两侧有许多工作台,每个工作台前,坐位着白大褂的中医大夫,给病人问症搭脉,开药方,病人拿了方子,就走到前面大柜台前,把药方递给医师,药师看了一眼药方,按方配药,包好后,递给病人。
杭州胡庆余堂至今依然在为大众服务,其百年传承的核心在于:
品质坚守:遵循 “戒欺” 祖训,以宋代皇家药典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研制 400 余种中成药,如胃复春片、庆余救心丸等,采用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生产方式。
文化传播: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通过陈列制药文物、现场手工操作表演、中医门诊等,普及中医药文化。
社会服务:不仅提供传统中药和保健品,还开设药膳餐厅,将中药与饮食结合,推广 “治未病” 理念。
品牌影响力:作为 “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500 强,其 “真不二价” 精神成为传统商业文化的标杆。
胡雪岩留给我们的启示。
诚信为本:胡庆余堂 “戒欺” 匾额至今高悬,其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的理念,印证了商业信誉的重要性。
把握趋势与风险平衡:他善于抓住洋务运动和战争机遇,但过度依赖官府支持,最终因政治博弈和国际商战失利破产,警示企业需保持独立性与风险分散。
创新与守正结合:胡庆余堂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引入现代技术(如 GMP 认证),启示传统行业需在坚守本质中创新。
居安思危:故居的奢华与衰败形成鲜明对比,提醒人们财富与地位的脆弱性,需保持谦逊与危机意识。
胡雪岩故居作为杭州旅游重要景点,对当下杭州旅游业的影响。
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1999 年杭州市政府斥资 6 亿元修复故居,遵循 “修旧如旧” 原则,重现晚清建筑风貌,为全国名人故居保护提供了范例。
文旅融合的窗口:故居通过场景复原、历史故事讲解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胡雪岩的传奇人生,成为杭州 “历史文化金字名片”。
商业与公益的平衡:门票收入用于文物维护,同时免费开放部分区域,举办文化讲座和非遗体验活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城市形象提升:故居与西湖、河坊街等景点联动,形成 “历史文化旅游圈”,助力杭州打造 “世界文化遗产之都” 的国际形象。
胡雪岩故居与胡庆余堂,作为胡雪岩商业帝国的 “双子星”,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以鲜活的姿态融入当代社会,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案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