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电影多能打!青岛文旅爆火才是真金白银的赢家
2025年电影票房破441亿看着吓人,青岛文旅靠影视拉动的旅游订单增长18%才是实打实的赚钱。前者是银幕上的数字狂欢,后者是游客真金白银塞进了商家口袋,谁是狠角色一目了然。
电影圈总说自己是经济新引擎,这话水分太大。年初《哪吒2》、暑期《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国庆《志愿军:浴血和平》一部接一部炸票房,可这些票房里,电影院抽成、片方分账、宣传成本扣下来,能真正流到普通老百姓口袋里的有多少?反观青岛,《蛟龙行动》的片场一改成打卡地,120米长的核潜艇模型立在那儿,游客来了要吃饭、要住酒店、要打车,餐馆老板、酒店前台、出租车司机都能跟着赚一笔。这比电影圈里虚头巴脑的票房数字实在多了,电影是少数人分蛋糕,青岛文旅是把蛋糕分给了整条街的人。
以前电影拍完就完事儿,片场拆了、道具扔了,纯属浪费。现在青岛不这么干,《蛟龙行动》的指挥舱按钮、鱼雷舱布局、核反应堆舱细节原封不动保留,还把绿幕棚开放给游客看。游客能亲手摸一摸电影里的设备,能看到特效是怎么拍出来的,这种体验比坐在电影院里看两个小时片子带劲多了。早几年哪有这种操作?拍《泰坦尼克号》的时候,那么大的船模型最后还不是拆了,要是当时能像青岛这样留着当景点,不知道能赚多少旅游钱。青岛这步棋走得贼精明,把电影的“后遗症”变成了摇钱树,电影圈那些只盯着票房的人,该好好学学。
电影里的热闹劲儿,到了青岛才真正落到实处。游客说在《蛟龙行动》片场玩真人CS很过瘾,这种互动体验是电影院给不了的。电影院里只能坐着看别人演,在青岛能自己当主角。还有《你比星光美丽》里的一道菜,游客吃的时候能想起剧中的奋斗劲儿,还能致敬青春梦想。这道菜在餐馆里一卖,既赚了钱又赚了口碑,比电影放完就被人忘在脑后强百倍。电影是一锤子买卖,看完就散场,青岛把电影里的元素变成了能吃、能玩、能体验的东西,这才是把电影的价值榨干榨净了。
有人说电影特效进步了、工业水平提高了,这些虚的有啥用?老百姓不关心特效是怎么做的,只关心能不能吃到实惠、玩得开心。青岛太平山观光索道以前客流量平平,就因为一部电视剧,今年国庆单日客流量能达到1万人次。这1万人次带来的收入,比电影里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值钱多了。电影圈总拿“科技+文化”说事儿,青岛才是真正把这六个字玩明白了,用电影的文化IP,加上实景体验的科技感,把游客牢牢抓在手里。
电影票房破441亿不值得吹嘘,青岛文旅靠影视拉动消费才是真本事。电影是空中楼阁,看着华丽却不接地气;青岛文旅是脚踏实地,把电影里的热闹变成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这事儿明摆着,电影圈别再沉迷于票房数字的狂欢了。青岛已经走出了一条“影视+文旅”的好路子,能让更多人赚到钱、能让游客玩得尽兴。电影要是还只盯着票房,迟早会被老百姓抛弃。
至于未来,电影圈要么学青岛,把电影IP落到实处,要么就继续在票房数字里自我陶醉。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能带来真真切切的好处,谁就会被捧起来。青岛文旅的爆火就是最好的证明,别等到没人看电影了,才想起要改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