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市博物馆“凤之韵”研学课堂
—黄河九曲渡舟楫—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不仅滋养了广袤的土地,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了让孩子们体验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家乡依河而生、因渡而兴的厚重历史,2025年10月18日上午,白银市博物馆“凤之韵”研学课堂——“黄河九曲渡舟楫”在二楼展厅举办,有二十多名小朋友参加。
知识小课堂:一起了解黄河
活动开始,研学老师龙玲播放了一段关于黄河的航拍视频。看完视频,龙老师提出“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是哪个?”等问题让孩子们回答。有趣的是,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孩子们的手已经举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一位小朋友还自告奋勇地背诵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童声童趣一览无余。
通过PPT,龙老师给孩子们讲了黄河由清变浊的过程及黄河最初的名称。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龙老师又给孩子们讲述了黄河流过的省份、流域面积和总长度及大禹治水的故事。
她着重讲了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沿途的地形地貌及与黄河有关的故事。黄河流经白银滋养了广袤的土地,给两岸的百姓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白银独有的地貌。通过播放视频,让孩子们观看了黄河石林的千姿百态及其形成的原因。黄河石林是由于400万年前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主要以黄色砂砾岩为主,其造型千姿百态,堪称“中华自然奇观”。
展厅讲解
黄河源远流淌,在白银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川渡、虎豹口、鹯阴古渡、索桥古渡,五佛渡口等古渡口。龙老师利用图片和文字给孩子们讲了大川渡的曲子戏、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的故事、鹯阴古渡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五佛渡口在历史上对商贸做出的贡献。深入浅出的讲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环节,龙老师拿着制作好的“羊皮筏子”,给孩子们讲解了材料的运用及制作方法。当五颜六色的气球、吸管、麻绳发到孩子们手上时,大家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羊皮筏子”。吹得吹,绑的绑……通过复原这一古老的黄河渡河神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感受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当一个个蓝色的、粉色的、白色的、红色的微缩版的“羊皮筏子”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时,那份跨越时空与历史联结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作品展示
本次研学课堂将厚重的黄河文化变得可知、可感、可做,使孩子们对白银地区黄河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具体的认知,对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产生了认同感和自豪感。我馆将继续深耕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更多寓教于乐的优质研学课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传承文明 博物致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白银市博物馆
热线 0943-8269826
- 策划:龙玲
- 文字:陈玉霞
- 审核:赵一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