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历史上,
据传,曾有两位白马三郎。
第一位人物,
闽越王郢的第三子驺寅,
因好骑白马,称其为白马三郎。
相传,
曾有巨鳝在鳝溪兴风作浪
驺寅有神力,与之搏斗,
百姓感其恩德,铭记之。

第二位人物,
闽王王审知,为白马三郎,
王审知常乘白马,
无论军中,还是战场。
世人称其“白马三郎”。
每人心中,
总有一位白马三郎。
但在福州,
只有一河名为白马河,
只有一路名为白马路,
北段白马河,曾是护城河。
今日说白马路及白马河。
有传奇,有故事。
先有白马河,才有白马路。
乌山脚,
还有白马三郎塑像,
看他挥斥方遒,看他意气风发,
千年的古城,留存的记忆。
当提及福州中轴线,
总会想起八一七路及鼓屏路。
但是白马路,
可以说是福州副轴线,
与八一七路平行。
在古时,
八一七路以陆路为主,
白马路以水路为主。
水陆并行,
积淀闽都文化。
你若翻开地图,
白马路,南北走向,
沿途有
西门兜、西门水关闸、三坊七巷、
乌山、吉祥山、大庙山、上下杭、
古田会馆、长汀会馆…
(长汀会馆)
现说白马河及白马路的历史,
但只是冰山一角。
在秦汉时,
闽越王无诸在大庙山筑台,
接受西汉王朝册封。
(冶山春秋园无诸像)
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水域,
大庙山,还是水中之岛。
在这,
没有白马路,没有白马河,
但,却开启了闽越的历史。
(大庙山所在位置便是今日福州第四中学)
大庙山,
为全闽第一山,
在很多人心中,分量很重。
沧海桑田,
城西有了西湖,
城西南有诸多河流及洼地,
白马河串联起南北水运。
自唐末,
福州城名为罗城,
城西以白马河为护城河,
北至西门,南至乌山。
在五代十国,
王审知入闽,扩建城池。
在罗城南北两侧增建月城,
罗城扩建后,福州城名为夹城。
那时,
西湖为闽国后花园,
有西门兜,
尚未有西门水关闸。
在北宋初,
在乱世中,闽国已灭,
福州城曾短暂隶属于吴越国。
(吴越国都为今日杭州)
在吴越钱氏纳土归宋后,
为避免藩镇割据,
占城池自立为王。
太平兴国三年,
宋太宗下诏,毁福州城墙。
白马河守着没有城墙的城。
熙宁二年,
宋神宗在位期间,
程师孟主政福州,重建城墙。
白马河上,商旅云集,
尤其在白马河与安泰河交汇之处,
为进出城水上通道,甚是繁忙。
在元朝,
白马河一带贸易兴盛,
在与安泰河交汇处,
那句"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
形容于此,亦是恰当。
因城内城外贸易频繁,
于是西门水关闸应运而生。
(有一说,宋朝已有西门水关闸)
古时,
西门水关闸,引闽江水,
洪塘的潮流东奔至于此,
与安泰河南来江潮相会,
以方便城内商舟随潮汐往来,
提高通航效率,方便货物运输。
若涨潮,江水涌入,
顺河道涌入城内,商舟入城。
若退朝,江水褪去,
随潮水往城外走,商舟出城。
那时的福州城,
还是一座水城。
只是可惜,今日难见。
在明清,
随着商贸兴盛,
白马河上,
北起三坊七巷,南至上下杭。
商旅往来,甚是热闹。
因此,诸多会馆择地址于白马河畔。
有汀州会馆、古田会馆、闽清会馆。
(闽清会馆)
古田会馆今日依旧在。
闽清会馆,亦名梅邑会馆,
旧址在今日万侯街。
后因拆迁,迁至三保直街。
(闽清会馆今日位置)
汀州会馆,不复旧日辉煌,
慢慢地,仅剩下主殿,
今日为书画院。
(汀州会馆)
在明清,
白马河上有了第一座桥,
名为彬德桥。
它,
始建于明,重建于清,
在民国时,多次重修。
这座桥,见证木帮商会的强盛与落寞。
慢慢地,
白马河上又有了一座桥,
名为白马桥,
它始建于清末,亦为木帮商会所建,
此处,曾是木材转运重要通道。
在白马桥东侧,
曾有白马关帝庙,
自清朝皇帝封关羽为武圣后,
全国各地开始建建关帝庙。
白马关帝庙,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建筑面积达七百多平方米。
只是遗憾,
1926年,
白马关帝庙毁于大火。
1928年,后重建,
在往后的历史中,
关帝庙成为杉木会馆,
慢慢地,成为彬文小学,
后来,又成为白马小学……
至今,又成为关帝庙。
民国时期,
福州城墙拆除,
曾经的羊肠小道,慢慢地变宽了。
那时称之为十八洋路。
这是白马路前身,
贯穿十八个村庄。
建国后,
在1989年开始,
白马路扩建,贯穿鼓楼和台江。
成为了老城区南北贯通的动脉。
慢慢地,
有了今日的白马路。
漫步于此,回望历史,
想曾有白马三郎,
站在桥上,
看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
再后来啊!
商舟往来,商贾云集,
自乌山南下,
白马河畔有会馆,
在会馆中,在商谈中……
(长汀会馆)
(闽清会馆又名梅邑会馆)
在那不经意间,
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
海外,有了中国的瓷器,
海外,有了中国的茶叶。
慢慢地,又成历史了……
今日的白马路及河,
亦有专属它的独一份浪漫。
白马河的北端起点是西湖,
在那,
可以泛舟湖面,
赏月赏花赏荷。
撑一舟船,
摇曳船桨,
荡起水波。
往南,出西水关,
摇曳些许时光,便至芍园。
芍园在白马河西畔,
深夜的愁,清晨的茶,
一缕清风,寒意袭来。
蓦然回首,还在愁中。
也许,
总有一丝伤感,
白马河的忧,
白马河的水,细水长流。
白马河东畔有三坊七巷。
光禄坊等你来,
自此入坊巷。
再往南,
白马河流经乌山西麓。
冥冥之中,
恍然间,你可能发现,
白马河曾是护城河,
因为那一回眸,
你看到乌山山腰的仿古城墙护栏。
白马路的尽头是上下杭,
一直有白马河相伴,
而闽商文化,亦留存于此。
看看福州的繁华,
从古穿到今,
从城里到城外,
曾经内河纵横交错,
白马河是水上主干道,
有它的故事,有它的辉煌。
一城一河,
城墙不在,护城河依旧在,
十里白马河,
看今朝繁华。
蓦然回首,
世事沧桑,
城墙的夯土,城墙的墙砖,
再也找不到了。
成了脚下的白马路……
提示:
本账号为个人账号,并非官方!
因查阅文献有限,学识有限,
若有不实之处,或有不妥之处,
望指出,望见谅。
只是觉得,
脚下的土地,
一个个朝代的土,垒了一层又一层,
千余年的福州城,故事一个又一个,
既然择一城,便为此城记录些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