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邻稻城县,南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原中甸县)接壤,西靠巴塘县和得荣县,北连理塘县。乡城气候温和,农耕历史悠久,藏乡田园独具魅力,县城海拔2865米,四季光照充足,拥有别具一格藏乡田园景致,被誉为“康巴江南”。乡城民风淳朴,民族交融和谐,集藏、汉、纳西风格于一体的“疯装”传承至今,是四川省级平安先进县;乡城传统文化保持完好,精妙的唐卡、泥塑、土陶、木雕等民间艺术别具一格,建筑取材自然天成,大气内秀的白色藏房精妙绝伦,无图自成的嗄丹桑披岭寺巧夺天工,白色藏房、桑披岭寺、香巴拉疯装被誉为“康巴乡城三绝”;乡城山川雄伟、景色迷人,查呈沟、香巴拉七湖、尼丁峡谷似人间仙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一颗明珠。#四川#
历史沿革
乡城古为白狼羌地,唐、元属吐蕃路宣慰司,明属朵甘都司地,清属理塘土司管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置定乡县,隶属巴安府。1914年裁府属川边特别行政区,1916年属川边道,1925年属西康屯垦使行署,1927年属西康政务委员会,1939年西康建省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12月后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改名为乡城县,1955年川康两省合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行政区划
清属理塘土司,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拟设定乡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置县,隶属巴安府,分设上乡城(学竹)、中乡城(刀学、墨学)、下乡城(青学、然洞松)3乡5路,共辖大小77村,县治青德加绕,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迁桑披寺附近的奶奶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设为北区(一区)、中区(二区)、东区(三区)、南区(四区)、西区(五区)、35保、132甲。1951年仍置5区,1957年改称为刀学区(一区)、墨学区(二区)、青学区(三区)、然洞松区(四区)、学竹区(五区)。
1960年将青学、然洞松两区合并为黑达区,全县为4个区。
1989年撤销墨学区建制。
1990年辖3区、12乡、50个村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小组。
1991年底全县为3区11乡1镇48村。
1992年,根据川府民政(1992)162号文件,撤销区工所建制。至2001年依据甘委办发(2001)24号文件,恢复区建制,定名为片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区工委)同年11月,乡城建区工委(黑达、墨学、学竹)3个至今。
2005年4月6日,桑披镇更名为香巴拉镇。
2015年底,全县为3区9乡(沙贡乡、水洼乡、青麦乡、然乌乡、洞松乡、热打乡、正斗乡、定波乡、白依乡)、3镇(香巴拉镇、尼斯镇、青德镇)、89个行政村。
2019年12月,撤销尼斯镇、青麦乡。
2020年4月,撤销尼斯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香巴拉镇管辖;撤销青麦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德镇管辖;将热打镇色坝村划归沙贡乡管辖。
2023年,乡城县辖3镇即香巴拉镇、青德镇、热打镇和7乡即沙贡乡、水洼乡、然乌乡、洞松乡、正斗乡、定波乡、白依乡。全县有57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
2024年9月,乡城县辖3个镇、7个乡:香巴拉镇、热打镇、青德镇、沙贡乡、水洼乡、然乌乡、洞松乡、定波乡、正斗乡、白依乡,共有57个行政村、3个社区。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