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顶流演唱会,就是一笔“行走的GDP”。当数万观众为一场演出涌入,他们消费的不仅是门票,更是一座城市的交通、食宿与整体氛围。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竞合新浪潮中,以“世界美食之都”闻名的顺德,正以一连串爆满的演出和亮眼的数据,宣告其向“湾区演艺之都”的升维雄心。这并非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从味蕾到心灵,以“美食+演艺”双IP驱动,迈向世界级文旅目的地的关键进击。
硬核底气:
世界级场馆集群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
演艺经济作为文化消费的新引擎,正获得从国家到地方的空前助力。2025年5月,广东省重磅出台《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并直接对大型演出项目予以最高400万元的奖补。政策力度之大,为顺德抢占赛道提供了最强“助攻”。
顺德的雄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令人艳羡的“硬核”底气之上。其最具战略性的优势,便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属顶尖的高密度、专业化场馆集群。
在顺德北部,一个三足鼎立的文化演艺核心区已然成型——在距离仅1-3个地铁站的黄金范围内,密集聚集了三大专业场馆:可容纳3万人的佛山市世纪莲体育中心、1.5万人级的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以及可灵活容纳8000至1万人的潭州国际会展中心。这种规模与密度的结合,在全球文、旅、展配套中堪称典范。
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与佛山大剧院等标志性场馆,正从单一的“展演空间”,向复合型的“文化枢纽”转变。 乐宣供图
“放眼全世界,类似的布局全球少有。”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运营方——瑞达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岑永雄如此评价,“美国洛杉矶英格伍德市可与之媲美,但顺德的公共交通配套更胜一筹,通过广佛地铁、城际轨道,与广州、深圳、港澳实现了无缝链接。”
这三个场馆如同三个强大的“动力引擎”,既能独立承接不同量级的演出,又能协同发力,形成佛山乃至大湾区的演艺制高点。
在顺德南部,全面投用的德胜体育中心(含20000座综合体育场及12000座综合体育馆)将进一步扩充大型演艺的版图,使顺德的演艺承载力再上一个台阶。
德胜体育中心位于顺德大良,它的启用进一步扩充顺德大型演艺的版图。顺宣供图
与此同时,佛山大剧院、顺德演艺中心等构成了精品艺术展演的核心阵地,满足高端、专业化的演艺需求。而更具特色的北滘ALSO live、容桂PIP喜剧院、清晖园、逢简水乡、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等多元空间,则为沉浸式戏剧、Livehouse、喜剧专场等特色化演艺提供了舞台,让艺术彻底浸润于城市肌理与岭南风情之中。
硬件是骨架,市场则是流动的血液。观演带来的数据,为顺德的雄心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2023年,全区举办营业性演出241场,吸引观众超50万人次;而至2024年,观演人数一举突破70万大关,增幅高达40%,显示出极其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5年全年,顺德已批核营业性演出已批核的营业性演出9486场,同比2024年全年4602场,增长超100%。其中大型演出72场,同比2024年50场,增长29%
更深入分析观演人员构成,可见顺德演艺的辐射力已超越本地。以具体项目为例,陈奕迅演唱会佛山市内观众占比约21.39%,省内(不含佛山)高达57.53%,省外也占21.08%;而赵雷演唱会的省外观众比例更是惊人地达到80.27%。这清晰地印证了顺德演艺对大湾区乃至全国观众的强大向心力。加之观众强劲的消费能力——演出门票均价约900元,部分热门项目如陈奕迅、张学友等可达约1900元——共同构成了高品质文化消费的坚实市场基础。
破局之道:
错位发展中构筑不可替代性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版图中,各城市正依据自身优势,寻找最合适的定位。
广东的演艺政策明确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国际演艺之都,形成双核驱动、领跑全区的产业布局。在这一强者环伺的格局下,顺德的选择充满智慧——不与广深港澳正面竞争,而是错位发展,互补共赢。
“世界美食之都”这块金字招牌,无疑是顺德最强的引流王牌与核心竞争力。它精准地解决了演艺行业“如何吸引人来、并留住人过夜”的核心痛点,让“白天寻味顺德,夜晚欣赏大戏”的“日尝夜赏”消费闭环成为顺理成章的现实。
10月17日,胡海泉《流浪者食堂》佛山站在佛山大剧院举行。
更深一层的是,粤剧、龙舟、香云纱等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以及“万家灯火万家弦”粤剧曲艺荟、“碧玉雅集 声绘乡祠”村居艺术融合沙龙等恒常性艺术活动,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态,更为未来创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顺德故事”演艺IP提供了不竭的创意源泉。
另外,观察2025年10月至2026年初的演出排期,从陈慧琳、陈小春、李宗盛等承载集体记忆的港乐情怀,到王心凌、张杰、王力宏等华语流行偶像,再到万妮达、南荒公园生活节等多元音乐类型,充分显示了顺德在引进内容上的广度与灵活的市场策略。
10月18日,2025 Kelly 陈慧琳 Season 2 万人结界 演唱会-佛山站在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举办。
在传统港星演唱市场份额面临调整的背景下,顺德敏锐地抓住了内地新星歌手及多元音乐类型的市场机遇。李昊、郑润泽等新生代艺人在北滘ALSO等场地的成功演出,不仅收获了热烈的市场反响,更展现了顺德对演艺市场新风向的精准把握与敏感度。
“整个中国能产生演艺IP的高地主要是北京、上海和大湾区。”一位业内专家分析道,“新生代艺人主要在北京进行宣发,但像佛山(顺德)这样的新一线城市,通过讲好自身独特的人文故事,并提供一流的场馆服务,正在成为这些艺人华南巡演的重要首选地。”
场馆的持续供应能力,是顺德在错位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大湾区许多城市中,能够稳定、持续供应万人级别大型演出的场地其实非常有限。”一位演出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是为数不多的稳定供应地。但以东莞为例,其体育中心作为广东宏远男篮的主场,CBA赛事几乎占据了大半年的排期,这无疑挤占了演艺市场的安排空间。”相比之下,顺德场馆集群的档期优势与协调灵活性,构成了其强大的“护城河”。
8月30日,光良“不会分离・今晚我不孤独 3.0”巡回演唱会在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举办,周边东平保利广场举办应援活动。欧阳少伟 摄
与此同时,顺德在原创内容的培育上也在悄然布下重子。PIP喜剧院的落户及其推出的“詹家班”喜剧人才孵化计划,旨在从本土挖掘和培养喜剧人才;而规划中的“湾区国际音乐中心”项目,意图打造集烟花剧场秀、音乐创意园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这些举措,均是布局原创IP、构筑不可替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步骤,标志着顺德正从单一的“演艺码头”向“演艺源头”战略转型。
持久动能:
构筑演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闭环
优势已然凸显,蓝图已然绘就。顺德竞逐湾区演艺之都的未来,关键在于通过战略性的“错位发展”与“深度融合”,将演唱会带来的瞬时巨大“流量”,高效地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留量”。
内容策略上,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引进与原创并举。
一方面,继续大力引进一线明星演唱会,利用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快速集聚人气,保持城市的热度与话题性。另一方面,更应着眼长远,精准扶持植根于顺德本土文化的原创内容。《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鼓励创作排演优秀演艺剧目”,这为顺德吸引国内外知名编剧、导演、制作人来此创作、排演具有岭南风情、顺德特色的优秀剧目,提供了绝佳的政策依据和操作空间。
8月26日,以“智载新城·乐游顺德”为主题的顺德自动驾驶美食文旅融合活动在顺德乐从举办。 欧阳少伟 摄
产业策略上,关键在于深化“演艺+”融合,极致化延伸体验价值链。
“演艺+美食”应成为经典不败的黄金套餐。可以系统性设计并推广“品顺德味,看湾区戏”等主题旅游线路,将演艺票与特色餐饮、精品酒店进行深度捆绑,推出“一晚住宿+一顿非遗美食+一张演出票”的套票产品。
“演艺+文旅/非遗”则能极大地丰富游客的体验内涵。顺德可将粤剧、香云纱、龙舟等独特的文化元素与演艺活动深度结合,推出后台探班、非遗体验工作坊、主题展览等衍生项目;也可设计多条“演艺主题旅游线路”,将观演与游览清晖园、逢简水乡等经典景点无缝结合起来。
近年来,顺德频频成热门综艺及影视作品取景地。图为8月23日,赵又廷、庄达菲亮相潭洲会展中心,都市律政职场群像剧集《生而有翼》在顺德开机。张艳青 摄
空间策略上,要实现大型场馆与演艺新空间的并举与共生。
顺德在发展大型专业场馆的同时,必须同样注重小型、特色演艺空间的培育。这与广东省政策中“培育演艺新空间”的导向高度契合。广东鼓励各地通过盘活废旧厂房、空闲楼宇等闲置空间,活化利用商业综合体、园区街区、公园景区等公共空间,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演艺项目,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新”的城市文化微客厅。顺德的北滘、容桂等镇街均拥有此类潜力空间,为演艺产业的“毛细血管”铺设提供了广阔天地。
10月18日晚,香港喜剧教父詹瑞文携单拖喜剧《即兴之王》登陆顺德容桂艺术中心大剧院。容宣供图
通过硬件、市场与战略的完美结合,一个以美食俘获味蕾、以演艺打动心灵的“湾区演艺之都”,正在湾区西岸强势崛起,其未来,令人期待!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受访场馆供图(除署名外)
【作者】 欧阳少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