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扎尕那,天刚蒙蒙亮我就跟老伴儿起了床,从后备箱里翻出折叠桌,往观景台的草地上一放,泡了壶普洱。茶香刚飘出来,远处藏寨的炊烟就慢悠悠地升起来了,裹着晨雾绕在山尖上,那场景,我盯着看了半天都没舍得挪眼。
那一刻突然就想通了:退休哪是人生的终点啊,明明是换了种活法的起点!以前跟团旅游,天天“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景点跟赶场子似的,回到家除了一手机照片,啥感觉都没留下。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玩的是“自驾+轻徒步”,不用赶时间,不用凑热闹,走到哪儿舒服就停哪儿,想探路就背个小包走几步,这才叫真正的旅行嘛!
一、为啥说退休后,一定要试试“自驾+轻徒步”?
说实话,退休前我也纠结过:跟团吧,导游拿着小旗子催来催去,想多拍会儿照都得看表;纯自由行吧,拖着行李箱找酒店、挤公交,累得腰酸背痛;光自驾呢,又总觉得隔着车窗看风景,少了点“接地气”的劲儿。
直到试了“自驾+轻徒步”才发现,这方式简直是为咱们退休人量身定做的!有车在,行李不用扛,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上次在若尔盖草原,路边突然冒出来一片金盏花,我们立马把车停在安全的地儿,支起桌子喝了壶茶,看着牛羊慢悠悠从花丛边走过,那惬意劲儿,跟在公园里遛弯完全不是一个感觉。
而且想走路了也方便,看到有条小路通向峡谷,或者有片林子看着顺眼,背上装着水和零食的小包就能走。我们不赶行程,每天就安排1-2个徒步点,最多走两三个小时,累了就找块石头歇会儿,看看风景聊聊天,一点都不费劲。不像以前跟团,一天跑三四个景点,晚上回酒店倒头就睡,连欣赏照片的力气都没有。
二、我们走过的3条“神仙路线”,退休人闭眼冲都没问题
这两年我们跑了不少地方,挑出3条最适合咱们退休人的路线,难度不高,风景还好,你要是感兴趣,完全可以照着走。
第一条是甘南+川西小环线,特别适合第一次上高原的朋友。我们当时从兰州出发,先到临夏吃了碗手抓羊肉,再往合作走,路上全是绿油油的草原,牛羊跟撒在地上的碎银子似的。到郎木寺那天,我们没急着逛寺庙,顺着小镇旁边的小路往峡谷走,也就一个小时的路,能看到溪流从石头缝里钻出来,偶尔还能碰到当地的牧民赶着牦牛经过,笑着跟我们打招呼。
最难忘的还是扎尕那,我们在那儿住了三天。每天早上起来先去峡谷徒步,走两小时刚好,一路上能看到藏式民居嵌在山坳里,屋顶的经幡被风吹得哗啦响。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看着远处的雪山发会儿呆,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条线海拔不算特别高,慢慢走能适应,不会有太严重的高反,第一次上高原的朋友完全不用怕。
第二条是云南秘境慢游,喜欢人文和自然结合的朋友肯定爱。我们从昆明出发,先去大理待了两天,没去挤古城的热闹,反而租了辆自行车绕着洱海骑了小段。后来去沙溪古镇,那地方比大理安静多了,早上起来沿着古镇外的田园徒步,也就一小时路程,田埂上开着小野花,村民扛着锄头去种地,跟打招呼说“早啊”,特别亲切。
到虎跳峡的时候,我们走的是中虎跳段,两小时的路不算难,就是有些地方得扶着栏杆走。站在观景台看江水往峡谷里冲,浪头砸在石头上溅起老高,轰隆隆的声音震得耳朵都有点麻,那种壮观劲儿,在电视上根本看不到。晚上住香格里拉的藏式民宿,房东还给我们煮了酥油茶,虽然刚开始喝不太习惯,但就着青稞饼吃,越吃越香。
第三条是青海湖畔+祁连山线,爱拍照的朋友千万别错过。从西宁出发,第一站就到青海湖,我们没走景区大门,找了个当地牧民开的小道,把车停在湖边,想徒步就沿着湖岸走,想骑车就租辆自行车绕着湖逛。湖水蓝得像块宝石,天上的云飘得特别慢,随便拍一张都跟画似的。
后来去祁连县的卓尔山,那地方的徒步路特别好走,观景台之间的小路也就一小时路程,不用爬陡坡。站在山上往下看,红色的丹霞山、绿色的草原、白色的雪山凑在一起,颜色亮得晃眼。我们还在山上支了折叠桌,泡了壶茶,风里带着草原的香味,喝着茶看着风景,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这条线适合喜欢高原风光,但又不想走太难路线的朋友,拍照出片率超高。
三、装备不用“专业”,轻便安全才最重要
好多朋友一听说“徒步”,就觉得得买一大堆专业装备,其实根本不用。我们带的东西都是“够用就行”,重点是轻便、安全,别给自己添负担。
先说背包,我选的是20升的轻量登山包,背着不沉,侧面能放水壶,还带个防雨罩——上次在沙溪古镇徒步,突然下了点小雨,把防雨罩一套,包里的东西一点没湿。鞋子一定要选防滑的徒步鞋,最好是中高帮的,能护着脚踝,上次在虎跳峡走石子路,多亏了这双鞋,没崴脚。
衣服的话,我都是按“三层穿法”带的:里面穿速干衣,出汗了不粘身子;中间穿抓绒衣,冷了能加暖;外面套件冲锋衣,防风又防雨。青海湖那边早晚温差大,早上穿三件,中午太阳一出来脱了抓绒衣就行,特别方便。
防晒也得做好,咱们年纪大了,皮肤经不起晒。我每次出门都涂SPF50+的防晒霜,再戴个宽檐帽,墨镜也别忘带,尤其是在青海湖,湖面反光强,不戴墨镜眼睛会不舒服。对了,登山杖一定要带!别觉得“我身体好,不用那玩意儿”,上次在卓尔山,我走台阶腿有点酸,拄着登山杖立马轻松多了,这可是“省膝盖神器”,咱们得好好护着膝盖。
车载装备也得备齐,折叠桌椅是必备的,不管是在湖边还是草原上,往地上一放就能歇脚;车载冰箱也好用,夏天能冰饮料,冬天能保温,上次在虎跳峡,我们还冰了水果,徒步完吃一口,特别爽;保温壶也得带,随时能喝上热水,对咱们肠胃好。药品方面,常用药、创可贴、止痛贴、肠胃药都得装着,有备无患。
这里也跟大家提个醒:退休了别逞强,徒步的时候“能坐就坐、能扶就扶”,累了就歇会儿,别跟自己较劲,出来玩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四、我们是这么玩的:慢一点,才能品出风景的味儿
好多朋友问我们,“自驾+轻徒步”到底怎么玩才有意思?其实没什么规矩,核心就是“慢”——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感受。
我们每天只安排1-2个徒步点,带个微单相机,看到好看的就拍下来。在扎尕那拍晨雾,得早起等太阳出来,雾一散,藏寨就像从画里走出来似的;在虎跳峡拍巨浪,得找个安全的观景台,等浪头拍过来的时候按下快门,那冲击力,看照片都能想起当时的声音;在卓尔山拍星空,晚上天气好,我们把折叠椅搬到民宿院子里,架着相机等星星出来,拍出来的星空,星星特别亮,跟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一样。
最舒服的还是“后备箱变茶室”。不管走到哪儿,只要看到喜欢的风景,比如一片草原、一汪湖水,或者一棵长得特别的树,就把车停好,拿出折叠桌和保温壶,泡上一壶普洱。有时候配点坚果,有时候带点水果,就坐在那儿发呆、聊天,看着风景慢慢变。有次在青海湖边,我们坐了快俩小时,看着湖水从浅蓝变成深蓝,风里带着青草的味道,那种舒服劲儿,在城里根本找不到。
徒步的时候,我们还喜欢“停下来冥想”。找个安静的地儿,比如林间的空地上、溪边的石头上,坐十分钟,闭上眼睛听自然的声音——鸟叫、风吹树叶的声音、水流的声音,有时候还有远处牧民的歌声。我还带了个小本子,把当时的感受记下来,比如“今天在扎尕那徒步,看到一只小松鼠从脚边跑过,心里特别软”,回家整理的时候,就像又走了一遍那段路。
住的地方我们也不挑大酒店,专找有院子的民宿。在扎尕那住藏式民宿,房东是个藏族大姐,晚上跟我们聊当地的故事,说她小时候怎么在山上放牛,还教我们做酥油茶;在沙溪古镇住客栈,老板会组织篝火晚会,跟其他住客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虽然跳得不好,但笑得特别开心。跟当地人聊天,能知道好多课本上没有的事儿,比光看风景有意思多了。
五、旅途中那些“闪光时刻”,比风景还难忘
走了这么多地方,记下来的不只是风景,还有路上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儿,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暖。
在扎尕那遇到一位70岁的大叔,背着个小包,跟我们一起走峡谷徒步路。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一个人出来旅行,已经走了大半个中国了。他说:“我不是在旅行,我是在回家。”当时我还没太懂,后来想想,他走过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地方,都成了他人生里的一部分,可不就是“回家”嘛。
在虎跳峡遇到一对跟我们年纪差不多的夫妻,他们比我们会享受,车载冰箱里装着自己做的寿司,还有水果和红酒。我们在峡谷边偶遇,他们还分给我们两个寿司,味道特别好。大姐说:“退休了,就该对自己好一点,别总想着省钱,该享受就得享受。”这话我特别认同,咱们辛苦一辈子,退休了就该活得自在点。
还有次在卓尔山,我们正坐在折叠桌旁喝茶,一对90后小情侣路过,停下来看了会儿,小姑娘说:“叔叔阿姨,你们这样玩太高级了!”听得我老伴儿乐了半天,说:“咱们这是‘慢生活’,你们年轻人也可以试试。”后来跟他们聊了会儿,他们说以后退休了,也要像我们这样旅行,当时就觉得,这种“传承”的感觉,特别好。
六、写在最后:退休不是终点,是另一种出发
好多朋友退休后总觉得“老了,啥也干不了了”,其实真不是这样。我们不再年轻,但腿脚还利索;我们不再赶时间,但有更多时间感受生活。
以前跟团旅游,是“赶风景”,现在自驾+轻徒步,是“等风景”——等晨雾散,等浪头来,等星星亮。我们不再执着于“打卡多少个景点”,而是更在意“这个地方有没有让我心里舒服”;不再纠结“照片拍得好不好看”,而是更珍惜“当时的心情美不美”。
退休后的旅行,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找回生活——找回小时候那种“看到一朵花就开心半天”的简单,找回“不用看表、不用赶时间”的自在,找回“跟陌生人真诚聊天”的温暖。
如果你也退休了,或者快退休了,别总想着“在家带孙子、买菜做饭”,也别害怕“自己走不动”,不妨试试自驾+轻徒步。不用走太远,不用走太快,就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慢慢逛,慢慢玩。
慢一点,浅一点,但深一点——这才是退休该有的样子。
给退休朋友的实用小贴士(直接收藏!)
1. 关于高原反应:提前3天吃红景天,别嫌麻烦;刚到高原千万别洗澡,我身边有朋友不听劝,洗了澡第二天就头疼,耽误了好几天行程。
2. 关于徒步节奏:咱们年纪大了,别跟年轻人比,每天徒步别超过3小时,海拔上升别超过300米,累了就歇,舒服最重要。
3. 关于保险:一定要买“高原户外险”,没多少钱,也就几十块,但心里踏实。上次我们同行的老李,在徒步时不小心崴了脚,保险报了大部分医药费,没花多少钱。
4. 关于结伴:最好跟朋友一起,2车4人最合适。互相能照应,比如谁不舒服了,有人能帮忙拿药;拍照也有人帮忙,不用总麻烦路人。
你退休后,最想去哪里“慢旅行”?是甘南的草原,还是云南的古镇,或者是青海的湖边?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咱们下次就能在某个风景美的地方碰见,一起泡壶茶,聊聊旅途的故事!
(本文配图均由豆包AI生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