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雾山的枫叶浸染层林,巴中正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10月18日,第二十三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客从远方来·AI上光雾红”科技嘉年华在米仓山景区铁炉坝广场盛大开启,八方游客循着秋韵与科技魅力而来,在领略“红叶甲天下”生态之美的同时,更沉浸式感受科技为这片老区注入的蓬勃生机。
以红叶节科技嘉年华为契机,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金钥匙”,在数字经济、特色农业、文旅融合的赛道上突破前行,巴中在红叶映衬下焕发科技光彩。
强“业”为核
科技筑牢巴中产业升级硬支撑
以科技创新为破局之刃,巴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主动开辟新赛道,推动本土优势资源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碰撞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火花。从通江县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的“专精特新”突破,到巴中经开区的产业集群崛起,科技赋能正让巴中工业加速告别传统模式,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
在通江县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的智能测试包装工站里,工作人员输入指令后,生产线上的自动设备立刻运转,精准完成超微电感的多项性能测试和封装。短短一分钟,5000颗电感就能打包好,发往世界各地。
作为国内微型电感领域的领先企业,通友微电不仅能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PIM一体成型电感,还靠着核心技术和不少行业龙头长期合作。现在,它的产品已经进入华为、小米、谷歌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旗舰产品供应链,成了巴中“本土智造”走向全球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新材料领域,巴中“实力派”企业——意科碳素。这家深耕石墨产业十年的企业,一直把研发创新放在首位,累计投入过亿元研发资金,不断攻克特种石墨的核心技术,终于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8月1日,意科碳素在成都举办新品发布会,向全球推出HY、HK、HZ三大系列高端特种石墨材料。这次发布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更标志着我国在战略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系列产品的核心性能超过了国际顶尖水平,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特种石墨领域的垄断。
精“农”为要
科技激活特色农业新动能
巴中深谙“靠山吃山”的新内涵,将科技因子注入银耳、肉牛、梅花鸡等特色农产品,从“靠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让秦巴山区的生态馈赠转化为富民成果。
种业创新改写传统养殖历史。通江空山牛历经2000余年培育,2024年跻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成为国内第57个地方黄牛品种,这也是巴中市继南江黄羊之后的第二个“国字号”畜禽品种。
为进一步提升空山牛育种效率,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联合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组建攻关团队,于2025年成功研发“空山牛1号”50K育种芯片——这是国内首款空山牛专用芯片,也是西南地区首个地方黄牛育种芯片。通过对约550头空山牛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的GWAS分析,整合57个其他牛品种数据进行群体分化研究,捕获了与空山牛独有表型性状关联和品种特征的基因突变位点。能将育种周期缩短10至15年,成本降低40%,彻底结束了黄牛育种“凭经验、看长相”的时代。
科研发展持续重构产业发展模式。在通江银科所,银耳接种室的科研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将野外采集的菌种用接种工具注入试管中,22-01号、22-06号等银耳新品种走出实验室。省“三区”科技人才赴通江完成了山地梅花鸡核心群第三世代的组群和数据收集工作,以及通过山地梅花鸡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现场核验。“四川南江黄羊科技小院”成功入选“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通过品种改良、科学养殖疾病防控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精“农”为要
科技唤醒巴中文旅新活力
红叶漫山的时节,巴中不仅以“红叶甲天下”的生态风光引客,更借第二十三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客从远方来·AI上光雾红”科技嘉年华的东风,用科技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让红色记忆与绿色生态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从科普场馆的沉浸体验到工业遗产的创新活化,从趣味十足的人机互动到未来感满满的生活集市,科技正全方位重塑着游客的巴中印象。
科技嘉年华现场,机器人率先带来节奏感爆棚的《查尔斯顿舞蹈》独舞,机械关节的精准舞步引得观众啧啧称奇,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而真正的高潮当属“人机共创”的《翻山铰子舞》,传承百年的巴中非遗技艺与不知疲倦的机械臂相遇,人类的柔美与机器的刚毅交织,上演跨越时空的对话,向世界展现古老光雾山的前沿科技魅力。
在铁炉坝广场的人机互动体验区,俨然成为全员参与的“科技游乐场”。“机器人棋类对抗赛”静候高手,青少年围在象棋和五子棋棋盘旁,与AI展开纯粹的智力博弈;“机器人格斗体验赛”擂台上,游客化身机甲驾驶员,通过穿戴设备操控机器人激烈对抗;“智能美食工坊”里,咖啡印花、奶茶调配、冰激凌塑形全由机器人完成;最“硬核”的“尝鲜租腿”外骨骼体验,让游客穿上智能装备后登山徒步轻松惬意。
光雾山红叶节期间,游客除了参与科技嘉年华,还能在恩阳科普大视界体验“飞越米仓”的科技魅力。《飞越蜀道·千年米仓》等影片通过国内最大的16K超高清7D沉浸式LED球幕呈现,让游客“穿越”米仓古道变迁。元宇宙光影馆内,8K全息技术让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的虚拟形象与观众互动,星图随齿轮实时变换。这里联动光雾山、诺水河等资源推出多条研学线路,开馆至今接待游客及研学团队71万人次,研学群体占比近四分之一。
首部巴文化科幻舞台剧《幻享·米仓道》近期持续走红,成为科技文旅融合的典型样本。该剧以巴文化与巴人精神为核心脉络,打破传统演绎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幻元素深度融合,借助智能声光电、裸眼3D等前沿技术,生动再现了璀璨巴文化的千年变迁,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巴中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编制
信息来源:巴中市融媒体中心(袁崎芳)
一审一校:黄园园
二审二校:严匀曼
三审三校:杨维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