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金志梅
遇见溪塔是个偶然,前几天在网上看见余杭新晋网红打卡地溪塔土桥湾铁路即将竣工,风景里的那列停靠的绿皮火车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们这代人对绿皮火车是有情结的。小时候住在建国南路,常常会和同学一起跑到望江门火车闸道口,看南来北往的绿皮火车,火车开过,铁路边常常有半大小孩子蜂拥而上抢捡煤渣。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坐一趟绿皮火车去远方。
为了心底有关绿皮火车的挥之不去的情结,我决定去一次溪塔。
溪塔离我居住的城西不远,第一次去,二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溪塔土桥湾铁路景点。
溪塔村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下辖村,地处东苕溪北岸,西邻余杭方井头,南与南渠社区隔溪相望。景点周围还在修建做最后的布置,站在新建的永乐站站头,仿佛有车轮碾过风的痕迹,终在古树虬枝下停驻,田里渐黄的稻穗摇晃,心也跟着在斑驳光影里轻轻放空。
环顾四周,遗憾地没有看见那列魂牵梦萦的绿皮火车。民工告诉我,目前尚未完成,通车还需要时间。我带着遗憾匆匆拍摄了几段永乐站周围的环境,打道回府,但是心里始终有一丝与溪塔绿皮火车再续前缘的渴望。
老哥在我拍摄的一闪而过的镜头里依稀看见了几帧熟悉的场景,原来这里曾是我嫂子的老家,和我老哥青春相遇生活过的地方。老哥还告诉我,那里有一棵大树,树旁边有个供销社,沿着塘河河堤漫步,曾是老哥青春的印记。
嫂子已经在前几年仙逝,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由让我唏嘘不已。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谁也无法预知某次不经意的道别,竟会是最后一面,原本那些生活中猝不及防的不辞而别其实是生命的常态,只是我们无法接受和面对。我和嫂子的最后一面永远停留在那年除夕前夕的那晚,没有过多交流,但是从彼此的眼神里能够读出那丝牵挂和温暖。也许,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这些猝不及防的“不辞而别”。
听了老哥的描述,对绿皮火车的牵挂时时在心底回响,为了那棵树和绿皮火车,我决定再访溪塔。
这次去前做足了功课,选择在傍晚,在网上查阅了溪塔村委的联系方式,顺利地找到了溪塔村委的工作人员小盛。在小盛和村里的消防车的带领下,我路过公路上的涵洞,在蜿蜒的田埂路上穿越。两边的稻谷已经渐黄,在这个秋天开始微凉的傍晚,我终于第二次遇见溪塔。
溪塔村的傍晚好像时光慢半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其实离永乐站不远。溪河的对岸,绿皮火车在暮色里静静靠站,远处高架上的高铁在绿树掩映中呼啸而过,现代的高速和我心底的怀旧情结碰撞出强烈火花。狗尾巴草晃着夕阳,窑烤面包夹着稻谷的暖香从农田土窑里飘来,外皮脆响里藏着夕阳的味道,热咖啡的醇香漫过鼻尖,田间的烟火气,成了最治愈的舌尖时光。
从绿皮火车停靠点再往回开车800米,那棵溪塔著名的最孤独网红古树跃入眼帘。这棵古树成了骑行爱好者的小憩之地,树旁的供销社早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辆咖啡车,风里有咖啡的味道。卖咖啡的老板是懂浪漫的,车上飘着一串清脆的风铃和一块白布黑字的招牌:我亲爱的朋友,愿你在乱七八糟的生活里也能找到快乐。给骑行爱好者提供了强烈的情绪价值,这棵古树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骑行爱好者的心灵驿站。
溪塔的晚风是信使,夕阳垂落时,稻谷的香气吹过铁轨。所谓远方,不过是火车未开,而美好正贴着车窗生长。最动人的诗,无需用笔书写,只用此刻的时光慢煮而成。
从纸媒时代过来的一代人,对文字是有眷恋的,总想给每一段旅程、每一个感触和念想留点什么,记录生命中停留过的痕迹,记录或许能够缓解一下生命里那些猝不及防不辞而别的突兀,至少,纸媒和网络都是有记忆的。
站在溪塔这棵孤独的古树下,我心底响起了那首经典老歌《光阴的故事》,用一首歌的时间来回忆过往。有时候,喜欢一首歌,不是因为歌唱得多好听,而是因为歌词写得恰好像自己。你如果赶不上凌晨五点的日出,不妨看看傍晚六点的溪塔夕阳,蓦然回首,生命中那些猝不及防的不辞而别的故事,已经飘在风里。光阴摇摇晃晃,丢失的从来不是时光,而是念念不忘!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