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天地有偏爱,定是将七分灵秀都揉进了商南。它安然栖于秦岭怀抱,似莽莽山脉间倏然柔和的褶皱;又得丹江支脉日夜滋养,水汽氤氲中,晕染出别样风情。我眼中的商南,从来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一幅缓缓舒展的画卷,古意与新风交织出独特的肌理,时光为它铺就静谧底色,老墙青苔、石桥残碑皆藏着岁月故事;“四大名城”建设则为它注入鲜活气息,拔节的新绿与蓬勃的生机,让这里的山水间满是向上的朝气。
踏入金丝峡,便如同步入了一部地质年代的史诗。峡谷两岸石壁,是岁月以亿万年光阴雕琢的书页,层层叠叠,记录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正午的阳光似高明的画师,将光芒揉作无数金线,穿过蓊郁的树冠,在萦着淡淡水汽的谷底织就流动的金纱,令谷底常年墨绿的植物仿若被“金丝”缠绕,“金丝峡”之名,大抵源于此。沿蜿蜒的栈道前行,水声是永恒的伴奏。那声音时而磅礴,如“锁龙瀑布”飞流直下,轰鸣砸入深潭,激起千堆雪浪;时而清脆,是细流沿岩壁潺潺而下,嘀嗒成韵。最动人的是峡弯处的碧潭,水色澄澈近圣洁,收纳山影、树影、云影,静默得让人不敢高声,唯恐惊扰这潭沉睡的绿梦。奇崛的山水,是商南最硬核的底色,更是递向世界的独特鲜活名片。
走出峡谷,画风骤变,那层层叠叠、漫山遍野的茶山,以极致的柔美迎面而来,与峡谷刚劲形成绝妙反差。春日里,站在茶垄前,可见一畦畦茶树依着山势,曲线舒展,如大地五线谱,采茶人便是谱上音符,他们腰间挎着竹篓,双手在茶丛间起落,熟练撷取尖尖嫩绿。如今的茶山,早已不同旧时。宽阔的柏油路直通山顶,观光亭台点缀其间,身着传统服饰的采茶女唱的山歌随风飘远,这一幕还会被游客用手机定格,成为传向远方的名片。此刻,坐在茶农的客厅里,看玻璃杯里芽叶舒展沉浮,茶汤入口瞬间,山野清气漫进胸腔——这茶香里,有晨露的甜,有泥土的厚,更有商南人捧着这抹绿时,眼底藏不住的踏实。
若说山水是商南的“形”,满城森林便是它的“魂”。这里是气象数据定义的“天然氧吧”,每一次呼吸都是奢侈的治愈。走进那郁郁葱葱的森林,瞬间被无边绿意包裹。参天树木将烈日滤成柔和光斑,洒在铺满松针与落叶的地上,踩上去软绵绵的。空气凉而甜,夹着植物散发的芬芳气息,深吸一口,连日的疲惫与焦虑瞬间被洗涤一空。林间溪涧叮咚,鸟鸣幽脆,更显天地之静谧。如今,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被精心规划成一个个森林公园,成了居民健身休闲、游客亲近自然的最佳去处。它们不只是商南的“绿肺”,更是商南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是献给每一位来访者最慷慨的礼物。
商南最妙的,要数它的建筑之美与人情之美了。这里的建筑并未割裂传统,而是把“新”与“旧”糅合得恰到好处。宽阔的街道旁,高楼映着蓝天,透着现代生活的便捷;转角处却能遇见青石板老街,廊桥下流水潺潺,老人们坐在槐树下对弈,时光在此慢了半拍。这里的人,受环境的熏陶,孕育出独有的淳朴与热情。集市上,卖土特产的大婶会执意往你袋子里多添一把山核桃;问路时,路人会耐心讲解,甚至恨不得亲自带路。他们脸上,有着源于生活安稳、对未来充满期盼的从容与善意。山绕着城,城护着河,河养着人,人暖着城。这般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和谐,凝萃成商南最动人的温度。
夜幕降临,登塔坡远眺,万家灯火如星河倾泻,与天际星光连成一片,勾勒出小城崭新的轮廓。远处山峦化作沉静剪影,近处县河水倒映着流光溢彩。那一刻,你能深切感受到,商南正站在美妙节点上,一手牢牢握着天赋宝藏——金丝峡的奇、商南茶的香、天然氧吧的绿,另一手稳健描绘着城市发展蓝图。它不仅没有在喧嚣中迷失,反而在成长中愈发风姿绰约。
我眼中的商南,从来就不是一句“风景好”能概括的,而是一部读不完的散文集,既有山水游记的壮阔意境,亦有风土人情的清新韵味,更有饱含生活随笔的温情暖意。它是个来了便会刻在心上、离开便会生出思念的地方。这思念,可能是峡谷里的一缕风,可能是茶杯中的一抹香,可能是森林里的一声鸟鸣,更可能是商南的某一个人……(刘 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