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上海来的,之前总以为华清池就是古代皇帝妃子泡澡的地方,跟咱们现在小区旁边的温泉馆差不了多少,没想到跟成都朋友去了一趟,才发现这里头藏着的历史故事比村口大爷讲的评书还带劲,那些说去了后悔的人,多半是没找对路子光跟着人挤人。我这成都朋友之前来过一次,知道里头的门道,说要避开旅行团就得赶早,我俩早上七点多从西安市区坐地铁9号线过去,八点刚开门就进了景区,那时候跟团的大部队还没到,海棠汤旁边连拍照的人都没有,可等我们十点多逛到五间厅,景区里已经挤得挪不开脚,想凑近看个弹孔都得踮着脚。
华清池这地方可不是随便建的,早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叫“骊宫”,到了唐代唐玄宗的时候又扩建,专门给杨贵妃修了海棠汤,给自个儿修了莲花汤,还有隋文帝用过的星辰汤,这些池子现在都能看着原样,不是后来瞎建的。我之前听人瞎传,说海棠汤里的水是后来灌的自来水,其实不是,旁边有牌子写着,这水是从骊山里引过来的温泉水,水温常年在43度左右,现在还有个小池子能接水洗手,洗着暖乎乎的,就是不能喝,有提醒牌写着呢。跟成都朋友走到宜春殿遗址的时候,还能看着唐代的地砖,上面有当年的花纹,还有排水道的痕迹,比挤在海棠汤跟人抢着拍照强多了,这地方一般旅行团都不带到,算是个小冷门,没人打扰看得更清楚。
现在的华清池不光能看老池子,还有实景剧演出,我那成都朋友说别跟风看晚上的《长恨歌》,天儿冷的时候坐外面能冻得直哆嗦,不如看下午场的《12·12》西安事变实景剧,不用挨冻,还能看着演员还原当年的场景,比如士兵冲进五间厅的样子,还有汽车开过来的场面,比光看文字介绍明白多了。不过看剧得提前买票,不然好位置都被抢光了,我们买的中间排,看得清楚,也不用仰着脖子。对了,五间厅就是当年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住的地方,窗户上还有当年留下的弹孔,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那痕迹还能看着,不是后来画上去的,旁边有说明牌写着弹孔的来历,不用瞎猜。
景区门口有不少卖纪念品的小摊,有卖“贵妃同款香囊”的,二十块钱一个,看着花里胡哨的,其实是化纤布料做的,我那成都朋友说这就是个踩雷预警,她上次买过一个,挂了没两天线就开了。要是真想买点正经东西,得去景区里的文物商店,那里有卖真丝做的香囊,虽然贵点要五十多块,但料子是真的,闻着还有淡淡的药香,能放好几年都不坏。还有门口的早餐摊,肉夹馍五块钱一个,肉塞得满满的,比景区里十块钱一个的划算多了,我俩早上各吃了一个,逛到中午都不饿。
华清池里还有几棵老槐树,是唐代的时候种的,现在还活着,树干粗得得两三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旁边的牌子写着树龄有一千多年了,看着那些树枝上的叶子,就觉得这树比咱们爷爷的爷爷岁数都大,特别神奇。莲花汤旁边还有几块当年的石头,上面刻着莲花的纹路,虽然有点磨损,但能看清原来的样子,比那些新修的仿古建筑有味道多了。我那成都朋友还教我看门道,说唐代的池子底部都是倾斜的,是为了排水方便,不像现在的池子都是平的,古人想事儿是真周到。
去华清池之前得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门票,选早上九点前的时段,这是干货满满,不然下午去人太多,拍照全是人头,啥也看不清楚。景区里能租讲解器,三十块钱一个,比跟导游便宜,走到哪个景点就自动讲解,不用自己瞎琢磨,比如走到星辰汤就讲隋文帝怎么用这个池子,走到五间厅就讲西安事变的经过,比光看景明白多了。还有交通,坐地铁9号线到华清池站,出了站走几分钟就到,比打车便宜,还不堵车,早上走的时候不慌不忙,不用怕迟到。
我这趟逛下来觉得,华清池不是光看几个老池子就完事儿的,得知道背后的历史故事才有意思,要是跟团瞎跑,挤在人堆里拍两张照就走,那肯定觉得没意思。不如像我跟成都朋友这样,赶早去,走点冷门路线,租个讲解器听听故事,再看看实景剧,这样才不算白来。要是光想着看“贵妃泡澡的池子”,那肯定会失望,毕竟这地方的价值不在泡澡,在那些藏在老建筑、老池子背后的过去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