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子午镇有十来尊明代的石爷像,斗门街道也有尊石爷像,不过这位石爷比子午镇的石爷们要早一千五六百年,是石爷里的老祖宗。
斗门石爷庙,位置在长安七中西边巷子最里边,里边供奉的石爷是西汉修建昆明池时候雕刻的牛郎石像,和石婆庙里的织女石像是一对。
石爷和石婆的来历和汉武帝有关,据说武帝夜游昆明池,星光倒映在水面上,他觉得昆明池就是地上的银河,于是让人雕刻了两尊石像,一个放在池东,一个放到池西,分别对应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位置。
石爷庙很小,只有一个能容身的青砖小屋,明显是近几年新修的,但下边的台子很陈旧,似乎有些年代。
来石爷庙烧香的人应该挺多,蜡烛香火把文保碑烤的漆黑流油。不过还是比不过织女的石婆庙,石婆庙要大很多,香火更旺,每年七夕节还有专门的石婆庙会。
刚才去看了石婆像,这个汉代石像刻画的过于简单抽象,和我们印象里的仙女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石爷像倒是面貌俊俏,眉毛细长,鼻子挺拔,嘴巴小巧,像个文静书生,难怪能让天上的仙女动心下凡。
石像前边安了玻璃,反光特别严重,站在正面根本看不到里边的石像。我看神像侧面的地上有脚印,知道游客们都是站到里边拍照,就有样学样跳进去,果然拍了几张清晰的照片。
从普通放牛郎娃变成天上的神仙,是牛郎不甘于命运安排的成功逆袭,其实大家身边不少人都有类似的超越自己的经历,比如我们学生时代笑话过的一位中学老师。
当时这位老师四十来岁,头发花白,经常穿着过了时的蓝色土布中山装,一家人挤在四五平米的教师宿舍生活。他几次自豪的给我们这些学生说自己是靠着教学水平高才被调到这所市区学校,全市那么多村学校和乡镇学校的老师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学生们都在背后笑话他,觉得这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现在,我的年龄比当时的老师还大,才明白他确实应该骄傲,因为这种逆袭真的很难,并不比牛郎成仙的难度低,当时我们笑话他,只是少年人未曾经历人间各种磨难的轻狂和无知。
牛郎石像矗立在那里沉默不语,无论世上人怎样褒贬,他都通过努力,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转变。而在未来的未来,我们这些自认不凡的凡人们,还要为那些蝇营狗苟的琐碎事情继续着喜乐悲欢。
完成于2025年10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